超越巨浪——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
葛饰北斋与其不可胜数的作品,仍发挥着超越巨浪的力量,他的众多作品中尤以《神奈川冲浪里》最受欢迎,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浮世绘标志。直到今天,该画作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广告和大众文化中。

关于日本的浮世绘师,我年轻时喜欢的是北斋,现在则喜欢广重,其次则为歌麿的人物。不过依我看,适合中国人一般眼光的,恐怕还是北斋。

——鲁迅

神奈川冲浪里
葛饰北斋

“今年春天,身无分文,衣食也无着落,勉强果腹,如果到二月中,我还接不到新的订单,恐怕就看不到明年的春天了!……”

德川幕府时期的1831年,时年已年届71岁的葛饰北斋,在自传中写下这段为生计而烦恼的文字。

不善理财的北斋,负债累累,总是处于破产的边缘,加之不争气的孙子,赌光了所有家财,还欠下一大笔外债。北斋连住房都被抵债了,只能到寺庙避难。

为了摆脱穷困的北斋,重新拿起画笔。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东京出版商西村永寿堂,发布了葛饰北斋新作——浮世绘版画系列《富岳三十六景》

《富岳三十六景》之《凯风快晴》

富岳即富士山,在日本人心中,富士山能激发了一种令人敬畏的精神,是神圣的国家象征,也是美的象征。在民间传说中,富士山象征永生不朽。

《富岳三十六景》系列共有46张,北斋最初完成时,画了36幅,后来又增添了10幅。系列作品不仅奠定了北斋的艺术地位,更为浮世绘赢得全世界的关注。

这系列的作品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广告和大众文化中。预计于2024年发行的改版一千日圆纸币背面,也将采用《神奈川冲浪里》作为图案。

一千日元:富岳三十六景的神奈川冲浪里

在《富岳三十六景》中,尤以《神奈川冲浪里》最受欢迎,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浮世绘标志

从画面左上角的题字可知,作品名正确的断句应为“神奈川·冲·浪里”。“神奈川”是地名,“冲”指的是海域,“浪里”指被巨浪包裹的船只。

《神奈川冲浪里》整个画面描绘的其实就是惊涛巨浪掀卷着渔船,船工们为了生存而努力抗争的场景。

浪中有3只渔船

画面惊涛骇浪动感十足,浪中翻滚的渔船又让人感觉惊心动魄,小船和撑船人,似乎随时会被大海吞噬。

细看画面,3只小船在巨浪中搏斗,它们是当时运送活鱼的押送船。船上8名船手紧握船桨,船头还能看到几名乘客,虽然以巨浪为主的画面,也描绘了约30人。

船上8名船手紧握船桨

透过海浪的间隙,可见富士山伫立于远处,稳居图画当中,白雪覆盖在山顶上,平静优雅。

尽管在惊涛骇浪衬托下的富士山显得格外渺小,却仍傲然屹立着,岿然不动,与前景的巨浪形成了鲜明对比。近景的动与远景的静结合,使画面更具冲突感和表现力。

富士山稳居图画当中

日本江户时期,受明代木刻版画影响,而出现的浮世绘木版画,在当时蔚然成风,其色彩表现更是独树一帜。

19世纪晚期,日本开放国门,很多美术作品走向海外,甚至对西洋现代艺术产生了影响。但早在国门开放之前,日本的艺术家们已经从仅有的一点线索中开始研究西洋美术。

北斋也开始创作模仿西方美学的木版画,借鉴西洋艺术的创作手法

葛饰北斋《怒涛图》之《女浪》

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系列就是引用当时的实景画法,在此基础上做减法,再组合,将风景与人情融洽地结合在一起,表现日本风土人情。

在《神奈川冲浪里》中,浪、舟、富岳,元素简单,却将大自然的排山倒海的不可抗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北斋以简单的画面,展现其天才之处,作品不仅构成细腻的风景画,更展现了深刻的社会观察。

浪、舟、富岳,画面元素简单

从双色叠印的深蓝色,过渡到明亮饱和的普鲁士蓝,波浪的色彩与动态鲜活起来,加强了视觉的深度和动感,加强了版画的感染力。

北斋在《神奈川冲浪里》中,营造出一种微妙的空间层次感,将西方透视的消失点,引向画面中心的富士山

海浪色彩的层次变化充满立体感

《神奈川冲浪里》之所以成为西方最知名的浮世绘图像之一,很大程度得益于葛饰北斋借鉴了欧洲艺术形式。作品意味着东方写意性的艺术敲开了西方世界的大门,也成为西方观众群眼中熟悉的东方艺术品。

时至今日,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东京国立博物馆都有收藏不同版本的《神奈川冲浪里》。

画面构图动静结合

葛饰北斋的作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欧洲印象主义大师们。马奈梵高莫奈……都对他的作品推崇备至。甚至音乐家德彪西,也创作了交响乐《大海》,向北斋的巨浪致敬。

葛饰北斋被认为是日本最著名且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2000年,美国杂志《生活》把葛饰北斋列入“百位世界千禧名人”。直到今天,葛饰北斋与其不可胜数的作品,仍发挥着超越巨浪的力量。

德彪西《海》于1905年发行时的总谱封面

关于《神奈川冲浪里》

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最具代表性的浮世绘版画;

作品为日本浮世绘赢得全世界的关注;

描绘巨浪中的船工们,为了生存而努力抗争的场景;

动静的结合,使画面具有强烈的冲突感和表现力;

北斋在画作中借鉴西洋艺术的创作手法;

作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欧洲印象主义大师们;

画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广告和大众文化中。

阅读数 5.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