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普瓦提埃战役;后果:兰斯战役。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普瓦提埃战役:公元135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长子爱德华率军入侵法国,劫掠沿途村庄,与法军在普瓦提埃交战,大获全胜并俘虏了法国国王约翰二世。
公元1358年,法国北部的农民发动了一场针对贵族的起义,史称“扎克雷起义”(“扎克雷”意为“乡下佬”,是法国贵族对农民的蔑称)。起义持续了两周后被镇压。
起义的发生有两个历史背景。
一是英法百年战争爆发后,法国北部的农村经常受到英军的劫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十分严重。
在与英军作战的过程中,参战的法国贵族经常战败逃跑或者被俘虏。农民们认为,既然贵族无法保护他们的安全,那就应该推翻贵族的统治。
二是在普瓦提埃战役中,法军战败,国王约翰二世和很多贵族被英军俘虏。为了赎回国王和贵族,农民们被要求缴纳更多的赋税。
再加上黑死病的蔓延,贵族们因税收减少,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还让他们服徭役去修复战争中损坏的建筑。

面对英军的入侵和国内贵族的压迫,法国北部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只要出现一个导火索,积怨已久的农民就会揭竿而起。
1358年5月,导火索出现了。
担任摄政王的查理因为大举征税,遭到了举国上下的反对。巴黎市民发动起义,将查理驱逐出了巴黎。为了反击,查理征召巴黎北部的农民修筑工事、还强迫他们参与反攻巴黎的战斗。
法国北部瓦兹河附近一个村落的农民们不堪忍受,首先发动了起义。农民们先是抓住了一位骑士(骑士是经受过军事训练的士兵,也是享有领地的贵族阶层),把他放在火上活活烤死了,还杀死了他的妻子和儿女。
随后更多的农民发起了针对贵族的起义。他们在起义领袖吉尧姆·卡尔(他的来历一直是个迷,只知他是一位农民)率领下组成起义军,提出了“消灭一切贵族,一个不留”的口号,开始攻城掠地,屠杀贵族。

起义很快遭到了两股力量的镇压,纳瓦拉王国(法国属国)的国王卡洛斯二世和摄政王查理。卡洛斯和查理对起义都采取镇压行动,但局势稳定后他们为争夺王位发生了冲突。
卡洛斯二世原是法国卡佩王朝的后裔,被称为“恶棍卡洛斯”,正是他勾结英军才导致约翰二世被俘。卡洛斯想趁国王被俘抢夺王位,所以率兵镇压起义,试图以此树立他在法国的威望。很多贵族也追随卡洛斯镇压起义的行动。
6月10日,卡洛斯的军队和起义军在梅洛(法国北部城市)附近对峙。起义军总兵力为卡洛斯的两倍,他们在梅洛附近的山坡上构筑了防线,弓箭手被分配在最前面,步兵在弓箭手的后面,骑兵留作后备。
面对起义军严密的防线,卡洛斯不打算硬碰硬。他邀请起义军领袖吉尧姆·卡尔前去谈判,说是商量休战的事情,还说会绝对保证卡尔的人身安全。
卡尔放松了警惕,他去到卡洛斯的营地后,立马就被抓了。那些和卡洛斯结盟的贵族对卡尔动用了私刑,折磨他很久之后才将他处死。除掉卡尔后,卡洛斯发动了对起义军的进攻。
起义军失去了领袖后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面对卡洛斯军队的进攻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很快就被击溃了。

与卡洛斯作战的起义军被镇压后,另一小股起义军在巴黎以北的莫城与巴黎市内的起义市民联合对抗摄政王查理。
起义军曾打通前往巴黎的通道,给城内的起义市民输送过粮食。作为回报,800名曾参加巴黎起义的市民来莫城支援起义军,共同防守莫城,抵御城外查理的进攻。
查理采取了火攻,烧毁了起义军防守的据点,攻进了城内。原先支持起义军的城内居民纷纷倒戈,攻打起义军。
查理在莫城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将莫城夷为了平地。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城市居民与起义军再度结盟。
之后起义军再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针对起义军的扫荡和屠杀一直持续到八月份才结束。
后果
兰斯战役:公元1359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趁法国内乱,率军入侵进攻法国东北部城市兰斯;法国被迫求和,与英格兰签订了《布勒丁尼条约》。
结论:扎克雷起义是法国中世纪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后贵族减轻了剥削,促进了农奴制的解体。此次起义也促使法国王室力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增强军事实力,扭转对英作战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