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穆罕默德·阿里征服苏丹;后果:沦为英国殖民地
作者:翟书宁 / 编辑:王莫失
前因:穆罕默德·阿里征服苏丹
1821年,穆罕默德·阿里派军征服苏丹,苏丹成为埃及的附属国
1881年,苏丹的民族英雄马赫迪领导的反抗埃及和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遭到英国的镇压而失败。
苏丹原本是非洲一个独立的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穆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期间,发动对苏丹的征服战争,苏丹沦为埃及的附属。英国殖民者入侵埃及后,苏丹也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害。在埃及和英国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持续抗争。
穆罕默德·艾哈迈德,是一位普通的造船工人的儿子,自幼随着父亲各处流浪,生活非常贫困,深切地感受到英国和埃及的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艾哈迈德非常喜欢读书,对宗教非常痴迷,并在人民当中传教,动员人民反抗外来统治者,深受人民拥戴。
1881年,艾哈迈德经过长期准备后,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宣称自己是真主派到人间的救世主——马赫迪,将要带领人民推翻异教徒的统治,打破这个世界上的压迫与不公。苏丹人民纷纷响应他,组织起了一支轰轰烈烈的起义队伍。
马赫迪
统治苏丹的总督穆罕默德·劳夫帕夏得知此事后,要求艾哈迈德前往总督驻地给他一个解释,并要求他放弃行动,但遭到艾哈迈德的断然拒绝。随后,劳夫帕夏率军来到艾哈迈德所在的阿巴岛,企图用武力镇压起义。可惜,这支征讨大军在找到艾哈迈德之前就起了内讧,竟然自相残杀起来。艾哈迈德则早已率领起义军埋伏起来,趁机狠狠地打击了政府军队,取得了起义的第一场胜利。
马赫迪并没有被这次轻易获得的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起义军根本不是政府的对手,于是决定率军转移到西部的山区。在卡迪尔山区,起义军建立起根据地,组建军队,发展壮大起来。凭借着地形优势,他们多次击败政府派来镇压的军队,声势不断壮大。
1883年,马赫迪率领起义军击败了英国退役军官希克斯上校的远征军,英国和埃及惊恐万分。英国统治者派出了曾在苏丹生活过5年的戈登,赋予他最高指挥权和最大的期望。戈登也非常懂得利用起义者的心态,他先是以高官厚禄引诱马赫迪,又通过减税、解放奴隶等政策赢得人民的好感。
起义军完全不受戈登蒙骗,而是继续准备对总督府喀土穆的战争。戈登也在喀土穆附近挖掘战壕、布置防线。起义军很快占领了喀土穆附近地区,并将这座城市层层围住,人民也纷纷响应,加入围城大军,数量竟有10万人之中。

影视剧中的马赫迪起义
经过了长达5个月的围困后,城内的士兵早已饥肠辘辘,又不见援军到来,马赫迪亲临前线指挥起义军,发起了最后的攻击,终于多下了这座城市。戈登仓皇出逃,却被起义军抓住,用长矛将他杀死。
此后,起义军又相继占领了苏丹许多重要的城市,并建立起统一的马赫迪苏丹国家,马赫迪成为国家首脑。
可惜好景不长,马赫迪建立政权后不久突然逝世,将自己的手下阿卜杜拉指定为继承人。在阿卜杜拉的统治下,马赫迪国家坚持了长达13年,但终于还是被有着先进武器的英国殖民者击败了。阿卜杜拉拒不投降,坚持开展游击战,直到战死的那一刻他都没有停止抗争。
起义失败后,苏丹再次丧失独立地位,实行英埃共管。但实际上英国才是苏丹的真正主宰,苏丹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后果:沦为英国殖民地
1899年,埃及与英国签订“关于共同管理苏丹的协定”,英国成为苏丹的实际统治者,苏丹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结论:马赫迪起义是近代非洲规模最大的反殖民起义,起义持续了整整18年,建立起独立的苏丹国家,对埃及和英国殖民者造成沉重的打击。苏丹马赫迪也被苏丹人民尊为“独立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