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蒂永战役:百年战争的最终战
前因:福尔米尼战役;后果:南锡战役。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福尔米尼战役:1450年,为了驱逐境内的英军,法军与英军在诺曼底的福尔米尼村附近交战,法军胜;为了继续收复诺曼底以南的加斯科涅,法国在加斯克涅的市镇卡斯蒂永与英军交战,法军胜。

公元1453年,英法两国在法国加涅斯科的卡斯蒂永交战,法军获胜。自此,英格兰失去了除加莱和海峡群岛外的全部法国领土,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这次战役要从两年前法军占领波尔多说起。

1451年,法军从英军手中收复了波尔多(法国西南沿海城市,位于加涅斯科地区)。但波尔多市民被英国统治了将三百年,对法国的统治十分抗拒,所以派使者请求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派兵夺回波尔多。

英格兰为了重新占领涅斯科,洗刷被法军打败的耻辱,同意出兵法国。第二年,英军统帅塔尔博特率军登陆波尔多。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英军重新占领了波尔多,接着又控制了加涅斯科大部分地区。

塔尔博特将一本书赠送给英格兰女王

为了驱逐英军、夺回波尔多,法国国王查理七世于1453年命令法军从东北、正东和东南三个方向进入加涅斯科地区。

卡斯蒂永战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的。

1453年7月,从正东方向接近波尔多的法军,开始进攻波尔东以东的小镇卡斯蒂永。

在卡斯蒂永居民的反复恳求下,塔尔博特带着约一万人的部队前去解围。塔尔博特骑着马快速赶到了卡斯蒂永,跟上他的只有一千三百名骑兵,直到战斗发生时,步兵还没有跟上来。

英军的大部队还没有跟上来,塔尔博特就贸然发动了对法军阵地的进攻。他大意轻敌、盲目自大有三个原因。

一是英军刚到卡斯蒂永时,很快就歼灭了法军的一支小分队,英军的士气大振,他们认为法军的战斗力不过如此。

二是塔尔博特是参加过阿金库尔的老将,在那次战役中英军依靠长弓手大败法军。塔尔博特率领的先头部队也有长弓手,他想故技重施,重现英军在阿金库尔战役的辉煌战绩。

三是当地居民告诉塔尔博特,说法军正在撤离。塔尔博特认为法军害怕与英军作战准备逃离战场,所以急忙发动了对法军阵地的进攻。

描绘卡斯蒂永战役场景的画作

但事实与塔尔博特预料的刚好相反。

法军撤离的并不是作战部队,而是一些不承担作战任务的后勤人员。这次作战,法军没有将容易成为英军长弓手目标的骑兵布置在前线。

负责在法军阵地前线与英军交战的是炮兵指挥官布罗,还有他的三百门火炮。

英军向法军阵地进攻时,很快就陷入了绝望,他们大多在还没接近法军阵地时就被火炮击中阵亡了。尽管英军后面的步兵也赶来增援,但面对法军的火炮,他们也无力扭转战局。

英军的进攻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除了造成英军大量伤亡外,没有取得丝毫进展。紧接着,突然出现在英军右翼的法军骑兵彻底击溃了他们。

英军只好撤退。但塔尔博特却没能全身而退,他的马被火炮击中后,他也摔倒在地,被追上来的法军士兵杀死。大部分英军士兵和塔尔博特一样被法军士兵追上杀死,只有少数士兵侥幸逃离了战场。

布罗指挥的法军炮兵部队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加涅斯科的英军都无力阻挡法军的进攻,几乎全都丧失了斗志,只想快点返回英格兰。

1453年10月,法军收复了波尔多,英法百年战争也终于结束。

后果

南锡战役:法国取得卡斯蒂永战役的胜利后,结束了与英国的百年战争,法国国王路易十一开始着手对付曾与英国结盟的勃艮第公国;1477年,与路易联盟的洛林公国在南锡与勃艮第公国交战时,杀死了勃艮第公爵查理,勃艮第公国的领地被法国和奥地利大公国瓜分。

结论:法军在卡斯蒂永战役中的胜利,标志着长弓手黄金时代的终结,以火炮为代表的热武器开始在欧洲战场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百年战争的结束通常被后世看作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

阅读数 3.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