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俄国输了日本也没赢
前因:1903年日俄谈判破裂;后果:1905年革命。

文/全历史 拓跋云

前因

在俄撤军事项及日俄两国在东北、朝鲜半岛势力范围问题上,日俄两国谈判破裂。

1904年2月8日深夜11点,日本偷袭了俄国在旅顺港驻扎的几只舰艇,日俄战争爆发。

其实,时任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几天前就得知日俄谈判破裂,不过并未提高警惕。直到偷袭旅顺前几小时,舰队参谋长还说“战争打不起来”。以至于偷袭时,旅顺港内的俄国官兵,还在舞会中欢乐。

此情形与俄军战前轻敌,以及双方综合实力存在不小的差距有关。毕竟俄国财政收入是日本的7倍,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10倍,海军总吨位是日本的2倍。即便俄国知道自己的主要军队都在欧洲,在远东的实际兵力是不占优势的,但他们相信,就靠这些兵力也足以抵抗日本。

日俄战争的漫画

基于此,双方制定出与自己相适应的战略。

俄军的战略是:以空间换时间,避免决战,拉长日军补给线,依靠坚固堡垒,以保存实力为目标,等待欧洲海陆方面支援。日本则期待速战,之后在依次击溃援军。

因此,对于日军来说,制海权关系战事补给线,至关重要。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东乡平八郎渴望解决此问题。

东乡平八郎,曾参与中日甲午战争

海军中佐有马良橘提出,可学美西战争中的闭塞战术,即用沉船的方式将旅顺港主航道堵塞,以防止俄军舰队出海作战。东乡平八郎忽然豁然开朗,对有马良橘说:“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可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马良橘遇到困难。2月24日,在第一次闭塞过程中,五艘堵塞船还没到主航道,就被旅顺要塞的大炮击沉。

或许时任俄太平洋舰队司令的斯达尔克并未识破日本计策,也或是因在严格执行战略,并未乘胜追击。这令俄国事实上将制海权送给日本,客观上导致战场上的被动。

不过,俄军虽然战术上处于劣势,但战略上仍然明确。

然而,此战况令沙皇尼古拉二世极为不满,急于求成的他调任颇负盛名的学者型将领马卡洛夫撤换斯达尔克,。

马卡洛夫采取了积极防御策略,取得了几场胜利。而日本则继续执行有马良橘的塞港战术,并秘密布放水雷,同时利用马卡洛夫急于求胜的心理,在4月13日的战斗中,日军引诱马卡洛夫乘坐“彼得罗巴甫罗夫斯克”号战列舰出港迎战。出港后,马卡洛夫才发现上当,在回港的途中恰好撞上了鱼雷,命丧于此。

之后,俄国派遣海军支援的消息被日军得到。日军开始放弃海军独自对付旅顺舰队的主张,陆军开始协同作战。这一战术变化令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着急,担心海军全军覆没,便要求舰队冲出包围,向海参崴聚集,引发黄海海战。有说法称,是一个叫纪凤台的日本间谍泄露了俄军的意图,导致俄舰队损失惨重。

可以说,日军战术的变化令其在战略上取得优势。

而这也迫使俄军更坚决执行防守策略,待波罗的海舰队驰援。

可惜的是,这支舰队10月才从欧洲动身,又因英日同盟,无法从英军控制的苏伊士运河经过,不得不绕行好望角,历时7个月的漫长航行,大约在次年5月才到达日本海。

日俄海战中俄国舰队航行图

在这段期间,俄军旅顺官兵明确战略,依托旅顺要塞,与日军陆军展开堑壕战和消耗战,反而令日军伤亡巨大,迟迟攻不下旅顺港。这场从5月就开始打的旅顺会战,令名声在外的日陆军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丢尽了面子:他的两个儿子在战争中死亡,极大的伤亡也让他起了自杀请罪之念。

尽管如此,他还是在12月5日,凭借夺取旅顺203高地,获取了炮轰俄国退守旅顺港残余舰队的主动。这令俄守军被迫于次年1月投降。

3月9日,日军又在奉天会战中战胜了俄国,俄军统帅亚历克塞·库罗帕特金下令全军向哈尔滨撤退。

可是,此时日军却透过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俄提出和平交涉,原因在于,日军实在是消耗不起了。

俄国则不同意,因为跨越大半个地球的海军终于要到了,俄国认为这支海军可以逆转战局。怎知,5月27日的对马海峡海战中,日军以逸待劳,以仅仅损失3只水雷艇的代价,全歼俄军。至此,俄军才同意了和谈。

日本虽为战胜者,但几乎掏空了国家积蓄。据统计,日本共花几乎10年的财政收入:15亿日元以及8亿日元的外债。如果战争再延长半年,日本恐怕支撑不住了。因此,日本想要俄国赔偿30亿日元。

尼古拉二世一听谈到赔偿,立刻否决。这不仅是面子的问题,更是个现实问题,俄国无法承担这笔巨款。尼古拉二世还叫嚣着,如果日本继续要钱,俄国在欧洲的军队可以继续陪着日本打下去。

要钱计划落空,日本就只能多要点地方。1905年9月5日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次条约》,日本拥有了俄军还没焐热的旅顺和大连不冻港,还有朝鲜半岛的绝对控制权,以及半个库页岛等权益。

后果

日俄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境内动乱不断。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

结论:这场战争体现了战术和战略的不同。俄国因人事混乱,战术上不断失败,致其无法利用战略优势。而日本则依靠战术不断取得胜利,进而不断改变战略态势。但随着时间推延,日本开始失去战略优势,导致无法取得更大的胜利。

阅读数 3.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