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洛士战争:大希腊退出意大利半岛
前因:罗马人征服拉丁同盟与伊特鲁里亚;后果:罗马与迦太基的争斗。

文/全历史 拓跋云

前因

公元3世纪之前,罗马人先后征服拉丁姆地区、伊特鲁里亚人以及亚平宁山中的各个部族,大致统一了中部意大利。

公元前280年,罗马人进攻他林敦(今塔兰托),隔着亚得里亚海相望的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收到他林敦人的请求前来助战,引发罗马共和国与伊庇鲁斯的战争,史称“皮洛士战争”。

如果将意大利半岛看做一个女士的高跟靴子,他林敦就位于鞋底与鞋跟的交汇点。它是古希腊人在环地中海沿岸,例如南意大利,建立的众多殖民地之一。其他比较著名的城邦还有西西里岛上的墨西拿(Messana)和叙拉古(锡拉库赛Syracusae)。

这些城邦一起在历史中被称为大希腊,同样属于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历史的一部分。

随着罗马军团在公元前290年发动第三次萨莫奈战争,并将萨莫奈人征服,他林敦为代表的南意大利希腊城邦成为罗马人的下一个征服目标。

他林敦人深知自己不是罗马人的对手,只得求援。可是向哪里求援呢?

是大希腊的其他城邦吗?比如叙拉古这个西西里岛上最大的城邦?事实上此选项并不可靠。因为大希腊城邦也有着“派别”。

他林敦是斯巴达人海外建立的殖民地,叙拉古则是科林斯人建立的殖民地,这两个城邦的“宗主”本就在希腊世界曾有激烈争夺,此时叙拉古大概率是不愿意为此帮忙的,加之平时这些城邦之间的利益上的摩擦和争夺。结果可想而知。

又即便是这些城邦短时间内获得了统一,但城邦体系之下的低效率,是难以短时间内调动军队来援助的。

于是,他林敦人将目光投向了希腊半岛本土,与之隔海相望的伊庇鲁斯同盟(大致在今天的阿尔巴尼亚南部,希腊北部)。皮洛士是同盟的国王,他和亚历山大大帝还有着表亲关系。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帝国昙花一现后,其帝国遗产迅速被继业者们瓜分一空,皮洛士深知自己在希腊和爱琴海世界几乎没有竞争力,便选择把目光投向了西方。

伊庇鲁斯与意大利半岛的相对位置

就这样,他林敦人与皮洛士一拍即合。

公元前280年,他林敦人自己的军队,联合皮洛士麾下的升级版的马其顿军团,以及从埃及托勒密王朝借来的19头战象,与罗马军团展开了会战。凭借着初战的“陌生感”,他林敦人的联军在最初的两场战斗中战胜了罗马人。

然而罗马人毕竟常年征战,获得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并且在本土作战,虽然受到了战象的极大冲击,虽说战败,但仍给皮洛士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罗马损失6,000人,皮洛士联军损失3,500人,按皮洛士本人的话来说:“再来这样一次胜利,我自己也完了。”在后来的历史中,类似的惨胜也因此被称之为“皮洛士的胜利”。

皮洛士

取得了几场胜利后,皮洛士又被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叫过去帮忙,因为叙拉古正面临着迦太基人的征讨。同样,起初皮洛士几乎将迦太基人赶出了西西里岛,但最终在进攻里里贝母(Lilybaeum)的战役中,皮洛士的军队被迦太基的军队击败。

此时意大利半岛上的希腊城邦前线又传来告急信件,因为在皮洛士离开后,罗马人几乎占领了所有的希腊殖民地。皮洛士不得不赶回半岛,与罗马人展开战斗。但这次罗马人熟悉了皮洛士的马其顿军团及其战象,在贝内文托战役中,皮洛士被击败。无奈下,皮洛士逃回了伊庇鲁斯。

皮洛士的努力最终还是没能挽救大希腊。他林敦于公元前272年投降,而其他意大利半岛上的希腊殖民地也逐渐归附罗马人,西西里岛的希腊城邦也开始选择接受罗马人的保护。

后果

随着罗马人对于南意大利诸希腊城邦的占领,罗马于迦太基的地缘矛盾日渐无法调和,于是引发了之后旷日持久的布匿战争。

结论:皮洛士长途跋涉的战争,若不能取得如亚历山大大帝那样的速战胜利,必然会遭受失败。而罗马人的凭借着强大的军力,其征服之路才刚刚开始。

阅读数 2.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