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战争:拜占庭光复罗马
起因:查士丁尼成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后果:伦巴第人的入侵。

文/全历史 拓跋云

起因

查士丁尼527年成为东罗马帝国皇帝,欲收回昔日西罗马帝国领土。于是发起了对东哥特王国的征服战争。

公元536年6月,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统帅贝利塞留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丧失60年的罗马城。

拜占庭(东罗马)之所以丧失了罗马城,是因为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后,东哥特人在意大利半岛建立东哥特王国,罗马城也被东哥特人占领。

虽然西罗马灭亡了,但是罗马帝国仍然保有东部的领土,政权也仍旧存在。到了527年,查士丁尼成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之后,他就整天想着收回昔日罗马帝国领土。

但毕竟东哥特王国也算和先帝芝诺关系不错,查士丁尼苦于没有理由。恰逢东哥特王国建立者狄奥多里克去世,其女阿马拉珊萨作为幼王阿塔拉里克的摄政王执掌了国务,两人政策上亲东罗马。然而,幼王早逝,阿马拉珊萨被反罗马派贵族代表狄奥达哈德发动宫廷政变刺死。

于是,查士丁尼借此于公元535年发动哥特战争

哥特战争

在最初的五年,东罗马人顺风顺水。率领军队的是贝利塞留,查士丁尼手下最具才华的大将。535年,贝利塞留奉命开始出征意大利,并轻而易举地将哥特人防守薄弱的西西里岛占领,之后顺利度过墨西拿海峡攻占南意大利重镇那不勒斯。

这让哥特人颇为惊恐,他们废掉了狄奥达哈德,维提吉斯成为国王。然而贝利塞留势不可挡,加之罗马城贵族们的叛变,公元536年6月,贝利塞留兵不血刃占领了失去了60年的罗马城。

罗马城被轻易占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维提吉斯不得不分兵去抵抗北部趁火打劫的法兰克人。如今,他要割让大片北部领土赎买和平。

537年3月,腾出手的哥特人率领十几万大军包围了罗马。这一围就是一年,东哥特人损失颇大,却仍难攻陷城池。

一年后,东罗马另一支队伍从亚得里亚海支援,攻陷了里米尼城。此城距离东哥特都城拉文纳只有48公里,维提吉斯不得不放弃围攻罗马,转而包围了里米尼。

里米尼城在拉文纳东南方向

同时,贝利塞留的援军,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这几支军队的将领,如约翰和宦官纳尔塞斯,两人都不听从贝利塞留的指挥。纳尔塞斯本来就是来牵制贝斯塞留的,加之在战术上的不一致,两人的间隙越来越大。

最终导致本已收复的米兰城539年3月被哥特人夷为平地。查士丁尼不得不撤回了纳尔塞斯,贝利塞留重新成为意大利的最高统帅。

维提吉斯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应对,于是决定围魏救赵。一方面将围攻里米尼的军队拉回拉文纳固守,另一方面派遣使节到东罗马的世仇波斯萨珊帝国,希望重启波斯与东罗马的战争。波斯国王觉得出兵稳赚不赔,便答应了。

这一下轮查士丁尼不淡定了。为了应付波斯,他要贝利塞留和谈来解决意大利的战争。贝利塞留则认为,下城拉文纳是迟早的事,不愿意接受和谈。

贝利塞留

此时,维提吉斯忽然服软了,称不愿意接受查士丁尼的统治,而愿意认贝利塞留为帝。这是离间之计?还是真的被围攻到服软?只是贝利塞留没有太多时间纠结真假,毕竟他也希望尽早解决战事,便顺水推舟假装答应了请求。

540年东罗马人占领拉文纳,贝利塞留见目的达成,立刻否认称帝。不过,贝利塞留功高盖主,更何况他还“真假难辨”的称帝了。导致查士丁尼立刻收回贝利塞留在意大利的统帅权,并派往东方与波斯交战。

贝利塞留541年春天离开意大利以后,东哥特人开始活跃起来。在新国王托提拉的统领下迅速收复大片失地。无奈,贝利塞留544年再次被派往意大利,但贝利塞留这次难以力挽狂澜。

这是因为,或可能出于不信任,或源于拜占庭国内大瘟疫流行,导致贝利塞留兵源不足。罗马城还是在546年被攻占。东罗马的军队几乎全部被逐出意大利。

查士丁尼551年召回贝利塞留,将军权移交给他更为信任的宦官纳尔塞斯,并且提供给充足的兵员和粮草,并有大批的船只做保障。也因此,他进军迅速,几乎没遇任何抵抗就到达了拉文纳城下与那里的守军汇合。

托提拉从罗马挥兵北上以应对,在553年10月与纳尔塞斯展开塔吉那会战,打算一举歼灭东罗马军队。虽然纳尔塞斯与贝利塞留不和,但他诡计多端,军事能力与贝利塞留难分高下。这场决战也以东哥特人被彻底击溃,托提拉战死而结束。

接着,他继续率兵向北。554年在沃尔图诺河之战中,他战胜了法兰克人,收复北面失地。

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的领土范围

后果

东罗马帝国的哥特战争虽然胜利却得不偿失。另一只日耳曼部落伦巴第人趁虚而入,建立伦巴第王国。

结论:至此,意大利重回东罗马治下。然而,这场征服却得不偿失:教宗白柏拉齐一世566年用“荒凉”形容当时的意大利;而帝国因战争花去大量物资,也再也无力维持在意大利的控制。3年后,伦巴第人入侵意大利,建立伦巴第王国。

阅读数 2.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