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巴第人:攻陷拉文纳总督区
起因:伦巴第王国建立;结果:法兰克人入主意大利。

文/全历史 拓跋云

前因

哥特战争后,伦巴第人趁虚而入建立王国。

568年,伦巴第人在领袖阿尔博因的带领下,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

一年后,伦巴第人攻占了米兰城,然后经过三年的苦战征服了70里外的小城帕维亚,在波河河谷地带建立起伦巴第王国,定都于帕维亚

这些伦巴第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经过几个世纪的迁徙,他们在6世纪初来到了多瑙河中游的潘诺尼亚地区,大致在今日的匈牙利西部和斯洛伐克。紧邻着匈牙利大草原的他们,不堪游牧民族阿瓦尔人的侵扰,所以翻越阿尔卑斯山来到了意大利半岛。

伦巴第人来到意大利半岛时,意大利半岛刚刚经历了哥特战争。意大利半岛上的大城市,如米兰和罗马等,被打得破败不堪。当时的教宗柏拉奇一世用“荒凉”来形容他在意大利的领地。而当世俗势力无法有效统治时,教会开始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管理角色。

伦巴底王国在572年阿尔博因去世时的疆域

大致来说,此时的意大利半岛大致有三股势力:

拜占庭控制着意大利的主要沿海城市,并设有拉文纳总督区或称意大利总督区,管理意大利军事和行政;

罗马教宗则努力控制着罗马城以及周边地区。当然,罗马教宗所在的罗马城本质上还是归拜占庭人所有。

伦巴第人的领土主要为内陆,如北意大利地区以及中南部意大利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公国:斯波莱托公国及贝内文托公国。

如果放在地图上来看的话,三方势力犬牙交错,控制的领土往往不能连城一片。

伦巴第人想要统一意大利,但自建国后,就一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扰。

在外部,需要时刻面对北部的法兰克人、阿瓦尔人、巴伐利亚人以及更远的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所带来的挑战。

在内部,一方面需要在拜占庭人和罗马教宗间徘徊,另一方面,伦巴第王国之下的公国间也是争权夺利,领土互相兼并。南部的斯波莱托公国及贝内文托公国几乎不受北部“中央政府”的控制,甚至与罗马教宗走的更近。

6世纪到8世纪之间的伦巴第人始终在忧患中维持着自己的统治,而目标也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统一整个半岛。

公元712年,伦巴第王国迎来了其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以及评价最高的国王——利乌特普兰德。他先是与北部的法兰克人与阿瓦尔人结盟,以此稳定北部的边界,并利用阿拉伯人对于君士坦丁堡的进攻,趁机大举进攻拜占庭人。

与此同时,拉文纳总督又远征罗马,因为此时的罗马教宗圣额我略二世对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在宗教方面的行为非常不满。利奥三世726年掀起了圣像破坏运动,进一步激化矛盾。

利乌特普兰德借此联合罗马教宗共同打击拜占庭人。他以保护天主教徒为由,攻占了拜占庭人在意大利半岛上的许多城市。

不过,利乌特普兰德并非简单的完全站在罗马教宗这一边,而是两头下注。因为他还要去征服一向与罗马教宗友好的斯波莱托公国及贝内文托公国

斯波莱托公国以及贝内文托公国

在他的纵横捭阖之下,他不仅收复了更多的拜占庭人占领的土地,还加强了对南部两个公国的统治,甚至一度还占领了拉文纳。最终,拜占庭人在意大利的领地,仅限于意大利这支“靴子”中部的拉文纳与罗马连接处,以及 “靴子”的脚尖和鞋跟,以及西西里岛这几个地方。

利乌特普兰德去死后,伦巴第王国内部因争夺皇位,陷入了短暂得混乱。不过,5年后的749年,利乌特普兰德得弟弟阿斯托夫打败对手,顺利当上了国王。王国阿斯托夫再次下定决心,彻底将拜占庭人赶出意大利半岛。

可以说,此时的意大利半岛上几乎没有力量能与伦巴第王国相抗衡,拜占庭也无力顾及西边的事情,因为拜占庭除了要应对圣像破坏运动带来的混乱外,还有保加尔人和阿拉伯人的进攻。终于在751年,最后一任拉文纳总督提齐乌斯被伦巴底人处死。

拿下拉文纳后,国王阿斯托夫进一步占领了拜占庭人在半岛剩余领土,同时将罗马城定为接下来最重要的目标。见此状,新任罗马大主教斯蒂芬二世决定铤而走险,向北方的强国法兰克王国寻求支援。

后果

拉文纳总督区被占领,拜占庭的领土悉数归入伦巴第人手中。位于罗马的教宗不得不向西方,即法兰克人伸出求援之手。

结论:伦巴第人终于还是没能统一整个意大利半岛。这或许是地缘决定了的:所处的位置相当于欧洲的“中原”,四战之地。而内忧与外患,世俗与宗教因素交互之下,意大利半岛始终被各方争夺。

阅读数 1.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