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江》是一首影响深远的爱情歌曲,脍炙人口,经世不衰。在海内外华人中广泛传播,为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桃花江》是一首影响深远的爱情歌曲,脍炙人口,经世不衰。在海内外华人中广泛传播,为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周璇和严华对唱的《桃花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风靡华语乐坛,该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锦辉先生于1928年在南洋群岛巡演时创作的,这首歌曲源自他的一段爱情经历。

周璇和严华
创作背景
1928年5月,黎锦晖率中华歌舞团在南洋演出。在到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时候,剧团就地解散,只留下黎锦晖和他的女儿黎明晖、妻子徐来以及王人美、黎莉莉五人暂住新加坡。一天黄昏时分,徐来和黎锦晖到海边散步。他俩坐在礁石上,只见夕阳下的海滩上,是当地载歌载舞的男女青年。黎锦晖心有所动,对徐来说起了风景如画的桃花江。他也想起了桃花江畔那位少女,昔日在桃花江畔积存的情愫从心底喷发,情不自禁地写起歌来。一首通俗爱情歌曲《桃花江》就这么诞生了。
这位“桃花江畔少女”到底是谁? 据桃江县文史专家龙玉牛考证,黎锦晖所说的那位“桃花江畔的少女”叫吴娜,当时是长沙某校的学生。吴娜天生丽质、面若桃花。每当课余闲暇,吴娜总是向他介绍家乡桃花江,黎锦晖听得十分投入。一个假期,黎随着吴来到了桃花江畔。他当然见识了那漂着桃花粉瓣的江水,也见识了更多的美人……

作品介绍
《桃花江》这首歌融汇中国民间音乐和西洋爵士音乐元素,曲调流畅,歌词优美,展示了一幅江南特有的风光画卷,一经传唱,风靡天下,新加坡唱片公司迅速灌制成唱片在海内外发行。

《桃花江》曲谱
黎锦晖因创作《桃花江》等通俗音乐而名声大作,也因此而饱受争议。当时外忧内患,国难当头,他的学生聂耳化名发表文章,批评他和明月歌舞团。上世纪50年代中期,《桃花江》更是被打成“黄色歌曲”,一度销声匿迹。
然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黎锦晖却是非常尊重和关心的。1956年,黎锦晖在北京出席全国第一次音乐大会时,毛泽东主席在百忙中抽空接见了他,见面时抓住黎锦晖的手幽默地说:“锦晖兄,你的桃花江是美人窝,影响很大哩!我们红军的队伍都爱唱,不信,你问我们的陈老总,他还把你的歌词‘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为他所用呢!”毛泽东还当着大家唱起来:“桃花千万多,比不上美人多,也比不上红军多呢!”
后人评价这首歌的创作:别出心裁,描绘大胆脱俗,情调愉快、开朗,歌词一开头就展现了桃花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特性。通过歌词的描绘,那一群群聪明利落、天真活泼、肤色柔嫩、才智出众的美人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桃花江是湖南省桃江县境内的一条小河,因为《桃花江》这首歌,桃江也唱成了旅游胜地,不少文人、游客慕名而来,欣赏桃花江的自然景观和风流文韵。桃江县因桃花江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江清、花艳、人美「三绝」著称。黎锦晖这一曲《桃花江》,使得桃花江更加名扬神州,誉满日本和南洋。桃花江从此披上了神奇色彩,成了世人向往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