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毛雨》是中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的流行歌曲,它突破封建思想束缚,歌颂了女性勇敢追求真爱的精神。
1927年的流行歌曲《毛毛雨》,是黎锦晖创作,他的女儿黎明晖首唱,由百代公司灌制成唱片。
《毛毛雨》歌词借用了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以毛毛雨、微微风起兴,小女子勇敢地表达了自己不好金钱名利,不惧艰难险阻的爱情观,表现了小女子真挚、急切的心情。其旋律朗朗上口,伴奏写得丰富饱满,颇具西洋风格。在被鲁迅称之为“绞死猫似的”嗓音中,“毛毛雨”揭开了近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

首唱者-黎明晖(黎锦晖女儿)
《毛毛雨》被许多人看作是中国通俗流行歌曲的奠基之作,歌词里采用了大量的通俗的口语和地方话,与早期的典雅化有天壤之别,从而非常适合市民阶层的口味,因而这首歌写出来之后,马上在市民当中迅速的流行起来。这首歌也是第一首向下层小市民心理靠拢的歌曲,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本首歌共分四段,每一段的都用“毛毛雨”开头,毛毛雨是南方在春天经常会下的一种雨,它细小而又朦胧,常常一下就很长时间,会让人产生丝丝的哀愁,而细雨,常伴微风,所以作者写到:“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
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勾勒了出了“烟雨朦胧江南”的景象,这种场景比起“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江南,少了几分明快,多了几分愁思。而在南方的口语中也常说一个人心里泛起情素为之“心里长毛”,在这里的毛毛雨也引起作者的心里下起了毛毛细雨了。
作者在下面用“微风细雨杨柳青青”交代了时间,就是春天,而春天是生愁的季节。然后作者突然笔锋一转,从这种带有诗情的画面中转入了内心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是直接和质朴的,作者用直白的语言来进行表白,毫不掩饰和含蓄。作者说:“小亲亲,不要你的金;小亲亲不要你的银。奴奴呀只要你的心,哎呀呀,只要你的心。”
作者在这里称自己的恋人为“小亲亲”,而称自己为“奴奴”,这是一种口语化和方言化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是泼辣和大胆的,我需要的是你对我的爱,是你的心,我不是喜欢和爱你的钱财,我爱的是你的人呀。

《毛毛雨》曲谱
第二段中作者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来说明,下雨刮风会给相爱的情人带来麻烦,来比喻年轻男人的阳刚与年轻女人的美丽,都充满着朝气,都处在人生的最好的季节里,正是恋爱的好时节,所以作者说:“年轻的郎太阳刚出山,年轻的姐荷花刚展瓣”,一个是刚出升的太阳,一个是刚刚开放婷婷玉立的荷花,一刚一柔,一阳一阴,恰好相配。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好时节呀,要趁着这人生最美妙的阶段相依相恋,不要等到“花残日落”呀。不要让好时光溜走呀。
第三段中作者表达了等待时的焦急心情,雨啊,下个不停,风啊吹个不停,路也湿了,很难走,你不来。等雨停的时候你一定要来呀,一定要来。“心难耐等等也不来,意难捱再等也不来。”作者这里是描写的是女子等恋人不来的内心抱怨。难道雨不停,风不停你就不来了么,你不知道我在等你么?所以是一等再等也不来,便难以忍耐。可是又不愿意抱怨她的恋人,于是就只能抱怨天气了,抱怨毛毛雨,微微的风了。所以作者直白的描写:“又不忍埋怨我的爱,哎呀呀,我的爱。”
第四段作者写了在等待中越来越着急,内心越来越伤心,担心起自己的恋人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最后峰回路转,自己的恋人到来的情景。虽然是细细雨和微微风,但是在她的心里是狂风和暴雨,所以才能阻止自己的恋人不能到来,等的她是泪满腮,可惜恋人还没来。她便在心里产生了种种猜测,难道是她又走不开,难到是他生了病,遇到了灾,写出了她内心的担忧和挂念,也是给恋人没有到来找借口和自我安慰。写到这里作者用了悲中生乐的写法,“猛抬头,走进我的好人来”。原来担心是多余的,他不是好好的站在面前么,他不是来了么?我们自可以猜想到,女主人公的破涕而笑的情景。
作曲家简介

音乐家-黎锦晖
黎锦晖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生于湖南湘潭,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就在黎锦晖的儿童教育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将目光转向了平民音乐和成人音乐的创作。他打破那个沉闷落后的时代氛围,让平民音乐像国语推广一样走进寻常百姓。而事实也证明,黎锦晖的努力,最终为中国歌舞音乐走向现代拉开而了序幕。黎锦晖认为“歌舞是最民众化的艺术,在其本质上绝不是供特殊阶级享乐用的。必须通俗,才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