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 |《诗经》中歌曲的分类
《诗经》被分为风、雅、颂三个类别,分别昭示着其不同的情感与内容,对当时整个周王朝的生活与政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代表含义。
月出
00:0002:31

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漫长文明史当中,不乏许多优美诗篇著作,这些诗篇都见证了前人的欢笑与悲伤,抒发着高尚而美好的情感。而《诗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书本之一,更是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今已经成为了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章。

《诗经》

风雅颂的分类依据,主要是通过音乐的种类和表达内容来区别的。郑樵在《六经奥论》中说道:“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

意思是从音乐种类来划分,中收录的诗篇都是由广大劳动人民所创作的,大多都是本地区的风土之音,体裁较为单一,读起来朗朗上口。而顾名思义,讲述的是朝中贵族或诸侯在宴会和朝会上谱写的乐歌,用词比较华丽,且蕴意深刻;被称为宗庙之音的则都是为宗庙祭祀活动准备的乐歌和史诗,由于需要搭配舞蹈要演奏,所以曲风较为柔和缓慢。

风、雅、颂

从内容方面划分的话,风里的诗歌虽然出自普通人民之手,但却对整个社会生活有着良好的教化作用,能够真实地呈现出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其中的很多诗歌都采用了复杳的手法来进行反复咏叹,用较少的字句就能将生活中的场景与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具有明显的民歌特色。

而表述国家大事的雅因为政治事件也有大小之分,所以被细化为了《大雅》《小雅》。除了宴会歌曲之外,还有反映人民对政治制度不满的讽刺感。颂,是形容赞美良好德行的表达方式,将世间万物的生活向神明虔诚地传达,对于考察早期的宗教历史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风》

风又被称为《国风》,一共有15组,分别周南、召南、邶风、卫风、王风、鄘风、郑风、魏风、齐风、唐风、秦风、桧风、曹风、陈风、豳风。代表的是当时处于周王朝统治下的15个地区的不同风俗,共有160篇,属于整篇《诗经》中最核心的内容。

《诗经》

国风里的诗篇类似于如今的流行歌曲,主要用于抒发内心的情感,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感悟。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生活在当地的贵族人士

其中有很多表现民生疾苦的作品,也有一些赞叹男女爱情的诗歌。正因为国风中的诗篇都十分贴近人民的生活,所以也成为了后世研究周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依据,成为《诗经》中最有艺术成就和价值的一部分。

《雅》

正所谓正声雅乐,指的就是《雅》诗中的宫廷宴会乐歌,含有与政治有关的歌功颂德和针砭时弊,也有少数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其中《大雅》的31篇都是西周时期的作品,创作者多为上层贵族,对政局的见解都十分准确且含义深远,所以谓之“”。

《诗经》

《小雅》中的47篇诗歌有少数篇目出自于东周时期,其作者包含了朝廷中的上层贵族和另外一些地位较为低下的人群。所以《小雅》中的诗歌除了歌颂朝廷的伟大功绩之外,也含有许多对政治制度的不满与怨愤。

《颂》

相对于风和雅来说,颂的曲风较为舒缓,而且都是宗庙祭祀用的音乐,主要用于歌舞娱乐和赞扬祖先,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其中《周颂》一共31篇,都属于西周初期的作品,其祭祀对象多为祖先天地农神

而4篇《鲁颂》则诞生于春秋中叶,全都是赞美一代明君鲁僖公的诗歌,而鲁僖公正是由于节俭的治国理念和宽厚的德行受到了人民的尊重与喜爱,与整篇《颂》中的咏叹格调十分相符。

《诗经》

《商颂》则诞生于殷商中后期。整篇《颂》中的诗歌,都像我们呈现出了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宫廷那些繁杂的祭祀仪式和人们对神话的深信不疑和高度赞扬。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其中风、雅、颂分别代表着人民和朝廷贵族对于世间万物的咏叹与怨愤,在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分别被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数 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