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奥朗则布去世;后果:莫卧儿帝国灭亡。
作者:翟书宁 / 编辑:陆伯让
前因:奥朗则布去世
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王位爆发内战。
1707年,巴哈杜尔·沙赢得继承战争,登上王位,他在位期间,不断平定国内叛乱,他死后帝国由盛转衰。
巴哈杜尔·沙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第7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位名副其实的皇帝。
莫卧儿的皇帝们似乎总是在重复一段段相似的剧情,通过血腥争位登上帝位,严酷镇压四处出现的叛乱。
巴哈杜尔沙也是如此。
他的父亲奥朗则布曾经试图改变这种轮回。

巴哈杜尔沙
莫卧儿王室之间可没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回事,主要是祖上作为游牧部族,没有成熟的继承人选拔机制,历代都是儿子谋杀父亲、兄弟自相残杀。
奥朗则布也很担心这种情况会发生。
1707年,垂垂老矣的奥朗则布忧心忡忡地去世。
他赶走了外敌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不想看到三个儿子爆发内战,他在临死前还特意留下一份遗嘱,要求三人平分帝国。
奥朗则布注定失败。
莫卧儿作为一个延续许久的统一帝国,分国是完全不成熟,也没有基础的试验,他的三个孩子而不像各地王公那样有民族、信仰、区域为基础,能构建一个个小政权。
果然,奥朗则布去世的消息一传出来,巴哈杜尔·沙和二弟马不停蹄地赶往阿格拉,都希望能先下手为强。
最小的王子远离政治中心,选择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巴哈杜尔·沙身为长兄,为了稳住兄弟,曾说过不要诉诸暴力,按照父亲的遗愿和平的瓜分帝国。但二弟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多年,对王位势在必得,声称绝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
战争不可避免。

奥朗则布画像
6月份,两人在阿格拉附近的贾焦爆发战争,巴哈社尔沙依据击败二弟。
原本看热闹的三弟,以为两个哥哥哥两败俱伤后,他可以渔翁得利,哪里知道大哥如此勇猛,直接扫平了障碍。于是三弟赶紧宣称要按照父亲的遗嘱,分得属于自己的一部分领土。
但是巴哈杜尔·沙占据最大的优势,为什么要让一个独立的政权冒出来呢?
于是,他又向德干进军,与三弟在海得拉巴附近爆发激战。结果三弟的军队战败,本人身负重伤。次年年初,就因为伤口复发而不治身亡了。
两个对手先后被击败,巴哈杜尔·沙作为帝国唯一统治者的身份得以确立,就是巴哈杜尔沙一世。
初登帝位,他也许还没有注意到,一直盘踞在印度的英国商人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因为英国的新东印度公司和旧东印度公司内斗,一直争执不休,在1709年却合并了。一所更加庞大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即将把阴影投向印度。
巴哈杜尔沙登上王位后,如同历代帝王那样,面对的是叛乱四起的帝国。
其中,马拉塔人和拉其普特人这两个骁勇善战的印度民族,信奉印度教,是最严重的威胁。因为奥朗则布强硬地推广伊斯兰教,引发了他们不断的叛乱和起义。
巴哈杜尔沙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挑拨马拉塔人内部的矛盾,致使他们内部争斗不休。
对于拉其普特人,巴哈杜尔沙则采取温和的措施,安抚他们。
就这样,两个最强势的印度民族被巴哈杜尔沙通过软实力暂时平定了,但这也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的实力,留下后患。
相比之下,最令巴哈杜尔沙费神的当属锡克教徒的起义了。
锡克教的领袖班达自封为“真理国王”,领导军队所向披靡,将巴哈杜尔沙派去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占领了锡尔欣德全境。巴哈杜尔沙不断增派军队,战局慢慢扭转,班达只能躲入山中。
趁着莫卧儿王朝的混乱,英国人1698年靠金钱换来的加尔各答,已经被修建成军事据点,开始染指西印度。

英国东印度公司
而巴哈杜尔沙此时花费大力气维护的帝国,在反反复复的继承人夺位和叛乱中,国库空虚,土地被赠予王公大臣换取支持,皇帝的势力被架空了。
古老的帝国勉强按照惯性运行,而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快,英国人会再次到来,斩断古老帝国陈旧的轨道。
巴哈杜尔沙最后一次上演了莫卧儿王朝帝王从登基到镇压的传统景象,新的时代即将在他死后来临。
后果:卧莫儿帝国灭亡
1858年,印度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连同皇后、几位子女一同流放到缅甸。至此,立国350年的莫卧儿帝国覆灭。
结论:巴哈杜尔沙在位期间,不断平定国内起义,应付奥朗则布留下的烂摊子。叛乱虽然暂时得以压制,但莫卧儿帝国的衰落已经不可挽回了,此后帝国江河日下,最终沦为英国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