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各答:印度最璀璨的城市
前因:普拉西战役;后果:印度国民协会。

作者:清秋 / 编辑:陆伯让

前因普拉西战役

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击败孟加拉王公西拉杰,吞并孟加拉,这是英国人管理孟加拉的开始。

177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管理孟加拉,将加尔各答确认为自己的首府和统治中心,从此,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城市一跃而起,发展成印度最繁华的大都市。

而这一年4月,沃伦·黑斯廷斯面对的加尔各答,既荒凉又陌生,甚至还比不上他二十多年前来时看到的样子。

黑斯廷斯作为第一任正式管理孟加拉的总督,要怎么拯救这个城市呢?

沃伦·黑斯廷斯年轻时的画像

在黑斯廷斯的记忆里,曾经的加尔各答,是一座美丽富饶的东方城市。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三角洲,紧邻孟加拉湾,海运便利,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贸易发达。

自从1699年英国人改造了加尔各答的旧威廉堡,东印度公司就开始逐渐渗透这座城市。

几年之后,英国人和孟加拉人的矛盾越来越大,法国人也掺和了进来。

黑斯廷斯记得1756年加尔各答发生了一件大事。

法国人试图夺走孟加拉,而孟加拉的王公也对英国人不断抗议。

在1756年,孟加拉人袭击了英国商人和军队,虽然在英国人投降后没有大屠杀,但是俘虏都被关了起来,这就是黑洞事件。

黑斯廷斯当时也是俘虏之一,后来好不容易被英国援军救了出来。

这也直接引发了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英军将领克莱武击败了孟加拉王公西拉杰,扶植了一个傀儡贾法尔,孟加拉被英国人收入囊中,从此确立了英国人对加尔各答的统治。

而黑斯廷斯也因为熟悉加尔各答,一路高升,帮助克莱武管理各种事物。

贾法尔虽然是个印度人眼中的卖国贼、“印奸”,但是黑斯廷斯却和他相处的不错,觉得公司对他的要求实在过分。

黑斯廷斯希望温和地管理孟加拉,和当地人深入合作,但是公司只顾着眼前利益,私人滥用贸易。失望又受排挤的黑斯廷斯失望地辞职,离开了加尔各答。

再次回到加尔各答,他已经是总督,可以着手实施自己的想法了。

但是因为公司的混乱管理和旱灾,孟加拉满目疮痍,即使早有耳闻,亲眼目睹后,黑斯廷斯还是大吃一惊。

加尔各答位置

他手头的资料显示,孟加拉在1770年的大饥荒中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贾法尔死后,英国将税收分配给代理人,这些代理人为了在有限的任期内获得高额利润,就对孟加拉人采取了惨无人道的压榨,结果遇上旱灾,爆发的大饥荒使得孟加拉损失了超过一千万人。

加尔各答也成了荒凉的小城,不复往日的贸易繁荣。

巨大的损失使得英国人被迫改变管理方式,黑斯廷斯于是走马上任。

想到这里,黑斯廷斯更明白孟加拉对英帝国的重要地位。

他首先着手对统治体制进行改变,他废除包税制度,建立了直接管理体制,推行文官制度,推行司法公正,逐渐稳定了孟加拉局势。

黑斯廷斯已经在加尔各答生活了二三十年,很清楚加尔各答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他强烈建议在加尔各答设置行政中心。

于是在1772年,将英属印度的首都迁到加尔各答。

黑斯廷斯对加尔各答展开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建筑,完善排水系统,修建港湾,大量英国人的迁入也使得城内的豪华建筑数量迅速增加,加尔各答的人口也在很短的时间内飞快增长。

城市周围的沼泽被政府排干,城市可用于建筑和公共绿地的面积大幅增长。由于加尔各答在这段时期内涌现出大量宏伟壮观的公共建筑,加尔各答又被称为“宫殿之城”。

加尔各答有许多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留存了下来。

更重要的是,黑斯廷斯改革司法制度和宗教组织、促进英国文化和孟加拉文化的融合。印度经典《摩奴法典》、《薄伽梵歌》、《往世书》都被翻译成英语。

1784年 ,他支持威廉·琼斯建立在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吸引了不少著名学者。加尔各答成为印度重要的文化中心。

此后的140多年里,加尔各答始终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和最重要的城市,并孕育了印度近代文化和社会力量。

后果:印度国民协会

19世纪初,加尔各答逐渐成为印度独立运动与工人运动的中心,渴望独立的有识之士在这里成立了印度的第一个政治组织:印度国民协会。

结论:1772年,加尔各答确认为新的英属印度首都,首任总督黑斯廷斯为加尔各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之后英国人殖民印度的城市管理提供了模板。

阅读数 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