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塔战争:最后的抗英力量覆灭
前因:第三次帕尼帕特战争;后果:马拉塔帝国灭亡。

作者:翟书宁 / 编辑:陆伯让

前因:第三次帕尼帕特战争

1761年1月14日,阿富汗击败了马拉塔人,自此马拉塔帝国走向衰落。

1775-1818年,英国殖民者为征服印度马拉塔联盟,发动了三次战争,最终马拉塔大部分领土都被英国掠夺,统称为马拉塔战争

回到当时,我们就会发现马拉塔人是一边抗击英军,一边窝里斗。

一开始,马拉塔人对英国人非常警惕,却互相拖后腿。

英国人早已在莫卧儿帝国内经营期自己的庞大势力,还获取了孟加拉地区,这已经是莫卧儿王朝的边缘地区,英国人要想往四周扩张,那必然和马拉塔国家对上。

马拉塔人极为英勇,是印度西部最重要的守卫力量。但是自从被阿富汗彻底击败后,分裂形成了5个半独立的公国,中央政府只是个摆设。

击败马拉塔的阿富汗国王艾哈迈德沙

马拉塔联盟内斗不休之际,正给了英国人好机会。

其中两个马拉塔公国收到了英国人的来信,内容基本一样,英国人希望暗中达成协议,不仅有贸易利益,还答应他们出兵协助,夺取王国统治权,条件是割让萨尔塞特岛和巴塞因区。

萨、巴两地在孟加拉附近,能够让英国人牢牢控制这一片地区。

这两个马拉塔公国怕羊入虎口,便没有答应。

于是,第一次马拉塔战争爆发。

1775年东印度公司击败马拉塔人,之前说的那两个公国被迫接受英国的要求,这就是《萨尔培条约》。

英国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它想要的土地,发现马拉塔人虽然英勇,但是分裂后力量大减,可以利用条约逐个击破印度王公。

英国人继续利用马拉塔联盟内部的矛盾,获取渔利。

征服迈索尔后,马拉塔人成为英国控制印度唯一的障碍。英国加紧对马拉塔的渗透,或征战或结盟,让马拉塔人更加分散。

这时候,一位意外来客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来者名叫巴吉·拉奥,是一位被自己的臣民赶下台的马拉塔国王。

巴吉·拉奥走投无路,便投靠英国,达成丧权辱国的协议。虽然巴吉·拉奥因为英国人的协助,重登王座,却激起了马拉塔王公的激烈反对,第二次马拉塔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只可惜,马拉塔王公丝毫没有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彼此之间缺乏合作,都是单打独斗的抗击英国,也就被英国殖民者各个击破。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英属印度总督是鼎鼎大名的惠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也就是后来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的那位将军。

这时候他才踏入战场不久,取得了他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次重要胜利:阿萨耶战役。

惠灵顿面对的敌人是马拉塔王公辛迪亚,统帅着近6万人的大军,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受过欧洲军事训练的正规军。

相较之下,惠灵顿的军队只有不到2万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招募的印度军队。

更糟糕的是,由于搞错了会合地点,决战中惠灵顿实际统率的士兵人数只有总人数的一半,而敌人来的要比援军快的多。

惠灵顿稳定心神,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他选择了一处便于发动进攻的地形,而且能将敌军挤压在一起,让人数优势成为劣势。

辛迪亚到来后,惠灵顿主动发起进攻,夺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辛迪亚一开始受挫,但是精兵良将还是险些击溃了惠灵顿的军队右翼。惠灵顿不顾一切地带兵出击,坐骑两次被敌人击倒,依然带领英军猛烈攻击。

此战,韦尔斯利战胜了6倍于自己的敌人,一战成名。

惠灵顿公爵画像

卖国求荣的国王、内斗不休的王公使马拉塔人再次战败。

直到此时,除了信德和旁遮普地区还保持独立外,整个印度都已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了。

此后,当英属印度总督提出要彻底废除马拉塔各公国,直接纳入英国统治时,一些马拉塔王公直接不战而降,沦为附庸了。

还有部分马拉塔王公发动了最后一次反对英国人的战争,但也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就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马拉塔战争。

1818年,第三次马拉塔战争结束后,英国人成功吞并了马拉塔的领土,将殖民地从孟加拉湾到阿拉伯海连成一片。至此印度已经再无任何反抗之力。

后果:马拉塔帝国灭亡

1818年,在英国和阿富汗的不断侵扰下,马拉塔帝国最终灭亡。

结论:马拉塔战争的失败,曾经称霸印度的马拉塔帝国最终灭亡,英国人完成了征服印度的重要一步。此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侵略就畅通无阻了。

阅读数 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