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图》将宫殿界画与花鸟结合在一起,具备一种超现实的浪漫。石青色的天空,云彩对建筑的遮蔽,成群徘徊于上空的仙鹤,加上瘦金行楷的衬托,是宋徽宗作品中难得的诗书画合璧的上品,代表其非同凡响的艺术造诣。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十六,上元之次夕,天气晴朗,汴京上空祥云朵朵。
一群仙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还有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屋顶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内外的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皇帝宋徽宗与官员们走出大殿,目睹此情此景,他兴奋不已,叹曰:“太平盛事,吉祥之兆!”
自宋徽宗登基到现在的十二年间,天下并不太平,局势严峻,加之自己并不具备帝王之才,骄奢淫逸,天灾人祸不断,民间怨声载道。
这样的奇妙景象,让徽宗产生了“仙鹤告瑞”的幻想。他急切盼望一些吉兆,以稳固岌岌可危的国家及政治的合法性。眼前这番景象,不正是他盼望已久的盛世之兆吗?
徽宗欣然命笔,将目睹的这一幕带有吉祥意义的奇景,绘于绢素之上。数月后,作品完成,徽宗题诗一首以记,一幅千古名作《瑞鹤图》就此诞生。
《瑞鹤图》画的什么?宋徽宗亲画此作,想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瑞鹤图》背景是庄严耸立的宣德门,画面上空云蒸霞蔚,淡石青烘染出美妙的天色。
画面云气缭绕中,只露出了汴梁宣德门屋顶及斗拱,左右各现出阙楼的一角,且若隐若现地藏于祥云瑞雾之中。
建筑上方,18只仙鹤在城门上空翱翔,群鹤翻飞,姿态百变,翱翔生动,栩栩如生。
宫殿鸱吻之上,一左一右两只仙鹤,一只正引颈高歌,另一只正回首相望,刻画入微,各极其态,逼真动人。
徽宗着重刻画了空中的仙鹤,使用没骨画法,即不勾线条,直接涂色,淡墨重彩,细腻渲染,色彩明艳。
天空运用了石青罩染,色泽沉稳浑厚,与空中翱翔的仙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鹤体积不大,却刻画入微,画家精致地画出了鹤的头部、脖子与尾巴上黑红相间的羽毛。
鹤的头部画的都是侧影,但飞翔的翅膀是从俯视的角度画的。鹤的飞翔方向各不相同,表明它们正在绕屋檐盘旋。
整个画面栩栩如生,独具清俊潇洒之格调,又给观者一种非常雅致的印象。鹤群以二维图案的形式均衡地分布在空中,相互之间没有任何遮蔽,很像丝织品或漆器上的图案。
邓椿《画继》中记载赵佶画鹤:“或戏上林,或饮太液,翔凤跃龙之形,擎露舞风之态,引吭唳天,以极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洁,并立而不争,独行而不倚,闲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缣素之上,各极其妙。”
艺术史家石慢(Peter Sturman)认为,图中描绘鹤群和建筑物的细致画法,使得这一祥瑞事件看起来更加真实。但毕嘉珍的观点略有不同,她认为这几幅画所绘都是实物,目的是让祥瑞显得更加灵验。
《瑞鹤图》也是宋徽宗赵佶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该作与《祥龙石》、《五色鹦鹉》被视为徽宗最具代表性的工笔花鸟画,是鉴定宋徽宗画作的重要标尺。
这件辗转流传近千年的“祥瑞之作”,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为存世极善的宋徽宗“御制御画并书”作品之一。
宋徽宗还特别用自己独创的瘦金体撰文,记述了作《瑞鹤图》的经过并写下一首诗,表达喜悦心情。
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憧憧庶俗知。
在画面题诗中,徽宗暗示鹤群与古代经典中提到的闻乐起舞的祥鸾,或汉武帝出海时捕获的赤雁媲美。
宋徽宗还强调了鹤与长生不老之间的关联,将它们与蓬菜仙山联系在一起,并指出其寿命能够长达千年。
相比起徽宗的画,或许他的书法名气会更大一些。瘦金体以其清朗俊俏闻名于世,这也是宋徽宗所独创的一种字体,可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宫殿界画与花鸟结合在一起,宫城巍峨庄严,刻画严谨,仙鹤具备超现实的浪漫。
石青色的天空,云彩对建筑的遮蔽,加上瘦金行楷的衬托,是宋徽宗作品中难得的诗、书、画合璧的上品,代表宋徽宗非同凡响的艺术造诣。
徽宗在位时,常令官廷画家们,用绘画记录他执政期间发生的祥瑞事件。
然而,就在此图创作的15年后(1127年),徽宗被女真人俘虏,北宋灭亡,他最终死于异国他乡。他悲叹: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
不知道晚年困居北方的赵佶是否还会记起当年汴京上空的一群鹤?徘徊的群鹤,到底预示着帝国的繁花,还是为其留下悠长的哀鸣?
关于宋徽宗《瑞鹤图》
徽宗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工笔花鸟画;
存世极善的宋徽宗“御制御画并书”作品之一;
徽宗想借此稳定朝廷,安抚民心;
诗书画印在形式上达到了理性及诗意的统一;
作品代表宋徽宗非同凡响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