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选入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列的《步辇图》,不仅为我们研究初唐人物画提供了参考,作品更反映了汉、藏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成为我们今天处理西藏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
想娶我大唐公主?
no problem!
来吧!先通五关再说!

话说多国使者齐聚大唐,只愿能为本国统治者求得一份好姻缘,学一学大唐的先进技术。
唐太宗也很为难,不知道到底选谁,于是为各国使臣出了五道难题,倘若都能答对,即可迎娶公主回家。
Round 1:能否将一根丝线完整地穿过珠子的九曲孔眼中?
Round 2:请将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分别辨认出来;
Round 3:求婚使者在一天之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揉好一百张羊皮;
Round 4:分辨出一根木棍的根和稍;
Round 5:在夜晚出入皇宫并且做到不迷路。
加试题:请分辨出我大唐公主来!
毕竟大唐皇帝也舍不得自己亲骨肉小棉袄远嫁他乡,想要通过这些极为苛刻的试题,打消这些蕃属国的念想。
然而,来自吐蕃的使臣禄东赞,为自己的藩王松赞干布突破重重阻挠,完美而又巧妙地完成了唐太宗的所有设限,为松赞干布求得了真爱,也铸就了文成公主入藏的一代佳话……
(机智的禄东赞是如何闯关的?文末答案揭晓。)

突破重围过后就是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拜见唐太宗。
于是,传世名画《步辇图》中的场景就出现了。
配合卷轴末尾的小篆,画中所绘正是641年,唐太宗在长安召见吐蕃特使禄东赞的场景,禄东赞此行目的便是把文成公主护送入藏。

遥见唐太宗被六位瘦弱的宫女抬着,小宫女的力气还挺大!
唐太宗盘腿坐在步辇之上,气定神闲,胡须飘逸,确有唐代标准帝王之像。他手里拿着一个长条白色布盒,身旁还有三位宫女打扇持伞,九位瘦小的宫女围着太宗皇帝,更突出唐太宗的身材魁梧。

若问画面中的宫女为什么不是肥胖的,唐代不是以胖为美吗?
那倒是要打破这种陈规的观念了,初唐时期的女子还是瘦弱苗条的。到了盛唐时期,也就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时候,才逐渐开始流行丰满、环肥的体态。
唐太宗夹在宫女之间,犹如众星捧月一般,成为画面焦点,引人注目。其面对的三位官员,从右到左一字排开,三人并足鹄立,屏息弯腰,恭恭敬敬地向唐太宗行礼。

穿红色官服,腰挂银色鱼袋,长满络腮胡,手持笏板的那位是唐朝的礼部官员。
红色官服在唐朝属于五品以上的官员服制,他有可能就是鸿胪寺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官员,而鸿胪寺卿在当时是正三品位置,他们可以直接带着西域使臣觐见皇帝。

其身后个头矮小的,穿着绣有联珠纹模样官服的人便是禄东赞了,那位突出重围的牛人。
画中,他似乎眉头紧促,在抬起的袖内将两手合拢,似乎见到威仪的唐朝皇帝,难免有点恍惚。他的毛发略微卷曲,眉眼也是略微深目高鼻的模样,阎立本还在细微之处,将其和中原人的模样作出一些区别。

禄东赞身穿的袍子领口缀着白边,衣料以两种团纹相间点缀,其学名为红地立鸟连珠纹团花和立羊团纹,在7至9世纪的藏区东北部,这种织物纹样就是流行款式。

站最后穿着白袍子的那位便是翻译官了,他的形象与懿德太子墓壁画中的内侍人物几乎是一样的。翻译官似乎有点着急,或许是来晚了?
在当时,这类外事活动基本上是派唐人来进行翻译,而不是外邦人。

《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一样,都是沿袭了《女史箴图》的表现手法——省略了环境描写,也突出了唐代肖像画的特点。
作品的线描,依然沿用的是高古游丝描,仕女的衣纹线条柔软,男性官员的衣纹线条硬挺。
在设色上,画面也趋于饱和,大体采用朱、黑、白、绿等几种鲜明的颜色对比和搭配。
礼官穿着大红袍衫位于画幅中间,与唐太宗头上的大红色伞盖、身边宫女红白相间的襦裙相呼应,更加烘托出唐王朝的雍容华贵之感。
红伞红裙旁边映衬着青扇,完美地反衬出了素色的皇帝,在多种重色之间,尽显脱俗之气。

文成公主嫁入西藏,吐蕃地区的百姓,以极高的礼仪接待文成公主。吐蕃古书《贤者喜宴》中记载道:“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松赞干布对于文成公主的爱恋,还不仅仅局限于加冕封后这么简单,爱她,便送了她一座城。

如今拉萨的标志性建筑——布达拉宫,就是当年松赞干布特意为文成公主修建,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为一体的宏伟建筑。
文成公主进藏,享受如此殊荣的同时,也没有让吐蕃的百姓失望。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带去了来自大唐的各类先进技术。

随行的文士帮助吐蕃整理相关文献,帮助吐蕃走出了原始化;带去了养蚕缫丝的技术,织出柔软的丝织品,由松赞干布开始带头穿丝绸;随行的农技人员,给他们带去了果木种子,教他们如何平整土地,防止水土流失,在游牧之外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与此同时,她还带去汉族的造纸、酿酒、陶器制作等技艺,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加强了大唐文化的对外传播,扩大了其影响力。

直到今天,文成公主依然是藏区人民尊敬的对象,在布达拉宫,还放着文成公主的塑像,接受世世代代的崇拜者的上香祭拜。在藏传佛教里,文成公主还是绿度母的化身,即相当于大乘佛教中的观音菩萨。
在今天的拉萨大昭寺门口,还屹立着一方《唐蕃会盟碑》。碑文上以汉藏两种文字相对照,记载的是公元821年,唐朝和吐蕃双方互派使节,先后在长安和拉萨两个地方结立大和盟约,碑文上也有对文成公主入藏的记载,一直为后人所称赞不已。

作为阎立本的名作之一, 《步辇图》被选入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列。
作品的存在,不仅为我们研究初唐人物画提供了参考,更重要的是,作品所具备的政治意义——反映了汉、藏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成为我们今天处理西藏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


答案揭晓:
Round1:禄东赞找了一只蚂蚁,将丝线系在蚂蚁身上,再在孔眼的两端涂上蜂蜜,蚂蚁闻到了蜂蜜的甜味,就带着丝线,穿过珠子的九曲孔眼。
Round2:分开所有母马和小马驹,只给小马驹吃草料,不喝水。一天后,小马驹口渴难耐,被放回马群后,各自即可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喝奶。
Round3:他让随从的一百名骑士,依次杀羊,小块地吃肉喝酒,一边揉羊皮以消化,井然有序,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完成了任务。
Round4: 将木头放入水中,根部重的地方沉下去,梢部轻的就浮起来。
Round5:禄东赞初来长安,因为不了解情况,就做了很多自己的标记,恰好在这道题派上用途。
加试题:禄东赞事先向服侍过公主的侍人了解了公主的相貌特征,她脖子上有颗痣,额头上有个黄丹圈纹,他根据这些特征最终辨认出了公主。

关于《步辇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描绘的是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向唐太宗请求和亲的史实;
画作沿袭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手法;
画作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