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绘的鼻祖,与《源氏物语》一样,古典优雅又哀婉
诞生于《源氏物语》问世后一个世纪左右的《源氏物语绘卷》,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着《源氏物语》54章的故事,“词书”与画作交替呈现,书法娟秀流利,画作明艳动人,现已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自古皇宫多嫔妃,女御更衣夜半寂。不遗余力却争宠,生不逢时空悲泣。

——紫式部

《源氏物语绘卷》之“桥姬”(局部)

在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朱雀天皇掌上明珠女三宫下嫁源氏,谁知女三宫与柏木私通,生下一子薰君。

在为薰君庆祝50天出生之时,源氏抱着薰君,双目下垂,俯瞰薰君的脸。这一幕,被记录在流传已近千年的《源氏物语绘卷》第39帖“夕雾”一作中。

薰君目光向上,迎着“父亲”的视线,两条线却并未汇合,而是留下了微妙的分岔。这样的绘画手段,暗示了光源氏复杂的心理,他明白,薰君是妻子和其他男人私通的孩子。他在薰君的眉目间,是否看出柏木的神情?

画面对应的物语讲述着相同的故事,借此表现出光源式复杂、失落而寂寥的内心。

《源氏物语绘卷》第39帖“夕雾”

光源氏俯瞰薰君的脸

被誉为大和绘鼻祖的《源氏物语绘卷》,作品诞生于《源氏物语》问世后一个世纪左右的12世纪,现已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源氏物语绘卷》之“早蕨”

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紫式部完成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讲述了才貌双全、风流倜傥的贵公子光源氏与不同女性的情感与纠葛,及其政治生涯沉浮的一生,作品笔调细腻,情感丰富,被视为现存最古老的长篇小说

以《源氏物语》54章为基础的《源氏物语绘卷》,每一幅选取一至三个场景创作,并在对应的画作前抄写原文段落“词书”。

“词书”与画作交替呈现,书法娟秀流利,画作明艳动人。作品以连环画的形式,将物语故事描绘在卷轴上,讲述千年前的日本风情和流传千年的爱恋故事。

“词书”

这套绘卷原本许多部,但最早、最优秀的,当属当时宫廷画师藤原隆能所绘。

他所绘整套绘卷,保存至今的仅有原书12章内容的19幅画,分别藏于日本东京五岛美术馆(4幅)和名古屋德川美术馆(15幅)。虽留存数量较少,但它在日本绘画史上,仍不失霸主地位。

源氏物语绘卷(东屋1)

佚名

在《源氏物语》华丽铺展的恋爱场景背后,隐藏着挥之不去的悲哀与寂寥。物语还描述了社会发展的盛极必衰,以及因为带给人的孤独感,人与人之间的执念、断念等,无论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挥之不去的寂寥感

根据著作绘制的《源氏物语绘卷》,具有典型的大和绘特征——平面化的笔法,浓艳的色彩。

透过华丽的色彩和富有魅力的形式,每个画面无不透露出与著作一致的寂寥与悲哀,画家是如何做到的?

梳理长发的女子

在表现手法上,《源氏物语绘卷》的表现形式高雅俊秀、庄重凝练,在众多人物形象中,对女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因此被称之为“女绘”

与多表现寺庙缘起、战争等题材的“男绘”相反,“男绘”以线条为主,“女绘”则以浓抹重彩的色彩为主

身着艳丽服装的女子正在阅读

《源氏物语绘卷》多用群青、浅绿、朱丹等高纯度原色及中间色,画面色彩鲜艳明丽。在鲜艳的色彩上,施以淡墨线描,并以淡红、土黄等浅色渲染出暮色、明月、夜景等氛围,画面充溢着优雅的女性情调。

画中人物的容貌表现也极具特色,女性面容丰满,是唐代杨贵妃式的理想美人形象。

人物的五官,画家以“引目勾鼻”法表现,“引目”即将眼睛画成一条细线,“勾鼻”则是将鼻子画成“く”字形;人物嘴唇则以红点象征。

画面多用群青、浅绿色

《源氏物语绘卷》这种类型化的人物造型手法,进一步在后来的浮世绘版画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画中人物虽然目光空洞但却神态怡然。画家通过人物的姿态,竭力显示其高贵典雅和凝重美,以体现人物的感情世界。

类型化的人物造型

最特别的是画面的构图,《源氏物语绘卷》多用掀开屋顶的鸟瞰式构图,当时被称为“吹拔屋台”,即“无顶房屋”——去掉屋顶和天井的鸟瞰式构图。人物被置于室内、庭园、回廊等无顶空间予以描绘。

故意掀开的屋顶,让观者可以直接窥见室内,这也是顾恺之在《女史箴图》中就使用过的手法。

纵观留存至今的《源氏物语绘卷》19幅画面,无一以正面为视点。在观看这样的画面时,观者不直接与绘画空间发生关系,而是站在这个空间之外向这个空间内观望,显现出独特的日本形式意味。

屋中帷幕鸟呈瞰式视角

从此角度,人物与室内室外景物的描绘相结合。画家还通过不同场面不同色调的微妙变化,以表现季节时令的推移,衬托人物的心境。

为强调这种寂寥感,《源氏物语绘卷》使用了箭头和斜线。斜线在各种各样的场景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垂直下降的线条,暗示了人生际遇的一落千丈,斜走的线,象征着人生的不安与彷徨。

比如,在《蓬生》这幅画里,用断断续续的线条描绘出断垣残壁,暗示了光源氏时隔多日,重见末摘花的那种不安的心理。

在绘卷制作过程中,画家通过色彩、线条、构图,以表现出《源氏物语》原作中表达的那种寂寥感。

《源氏物语绘卷》之“蓬生”

“蓬生”复原草图

产生于日本平安中期的大和绘,纯以日本风物为题材,之后进一步以和歌为题材,达到了绘画、书法、诗歌三位一体的形式。《源氏物语绘卷》便是大和绘鼎盛时期的产物。

作品的画面构成,不仅具有探索空间的意义,还通过以倾斜角度为主的直线,营造出洗练的空间结构,达到将现实空间抽象化,并与人物局部细节的精密描绘形成鲜明对照,从而奠定了日本绘画的典型样式

《源氏物语绘卷》之“宿木2”

日本学者加藤周一将此归纳为最富有独创性的“日本美学的本命”,这是《源氏物语绘卷》之于日本造型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

从造型、构图、勾勒到设色等各方面,《源氏物语绘卷》都体现出不同于中国绘画的特点,被视为大和绘的集大成者。该作与《信贵山缘起》《伴大纳言绘词》《鸟兽人物戏画》,也被合称为日本的四大绘卷

《源氏物语绘卷》之“竹河1”

绘卷中众多女性形象

关于《源氏物语绘卷》

诞生于《源氏物语》问世后的12世纪;

在华丽的画面下透露出与著作一致的寂寥与悲哀;

“吹拔屋台”、引目勾鼻都体现在画中;

日本四大绘卷之一;

该作被誉为大和绘的鼻祖。

阅读数 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