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春的那一场“醉”——文征明《兰亭修褉图》
“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于73岁高龄创作《兰亭修禊图》,贻赠好友,画面表现了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举办兰亭雅集的场面,全图设色明丽丰富,画面以青绿为主,浓而不失典雅,艳而别具秀润,代表了他卓越的艺术水平。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

——苏轼

流觞曲水是兰亭雅集一大创举

1600多年前,东晋永和九年的上巳节,春明景和之日,时任会稽内史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42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了首次兰亭雅集。

古时,上巳节是“修禊”的日子,官吏百姓,成群结队,到水边嬉游,举行消灾祈福仪式,进而演变成文人雅士集会的活动

兰亭修禊活动的地点,也就在临水之畔。为了活跃气氛,东道主的王羲之提议,既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不妨玩个“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游戏。

此一建议得到了谢安等友朋的一致支持,流觞曲水游戏开始。

这场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的微醉,醉出了37首诗歌,成就了王羲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书法,还醉出了后世历代文人墨客追慕不已的盛世佳话。

文征明临《兰亭序》

一千多以后的明代,交友颇广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也对兰亭雅集神往不已。他于72岁高龄创作了《兰亭修禊图》,以表现那段广为流传的文坛佳话。

画作采用横幅形式,画面十分开阔。青翠欲滴的浓浓春色里,绿竹丛生,山峦起伏,将兰亭环抱其中。溪流如注,从远处汩汩而来,弯弯曲曲,汇于兰亭。林木荫翳,丛竹泛翠,春色浓得醉人。亭建于水上,茅顶朱栏,四面临风。

兰亭修契图全卷

文徵明

在崇山峻岭,潺潺溪水边,溪畔众多文士,或独坐沉思,或对坐笑谈,人人各尽其态度,潇洒自如,自得其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特别是近处临水亭里,醉意正浓的王羲之,挥毫泼墨,与两位好友谈笑风生,评点诗文,整个场景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曲水溪边,三五一组,不过八人。显然,文征明取的是“雅”而非“集”。八名士人,分坐溪边,注目山光水色间,淙淙溪水送来的酒觞,潜心构思,贴切地表现出兰亭雅集的标志性活动

亭建于水上,四面临风

“曲水流觞”是怎么玩的?

文征明简明地在画中重现了当年的那场雅聚。王羲之将来客安排到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席地而坐,并安排书童或仕女,将斟上一半酒的觞,用捞兜轻轻放入溪水中,让其顺流而下。

流水中的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不动,谁就得痛快地将面前的酒一饮而尽,再赋诗一首。即席赋诗是完全自由的,吟什么、什么内容,全由吟诗者自己决定。若才思不敏,不能立即赋诗者,就被罚酒三斗。

这就是所谓的“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这一活动是兰亭雅集的一大创举,被后人视为兰亭雅集的典型标志,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每年三月初三,仍会举办这一活动。

坐于水边的文士

在《兰亭修禊图》中,画家对景物的描绘工细而严谨。树木用双勾填色法,山石不用皴笔,大面积涂以青绿色,给人一种“春到人间万物鲜”的感觉,准确地表现了树林葱郁、修竹绿水的春日美景。

《兰亭修褉图》为文徵明73岁时用青绿山水技法所绘。画面中山石树木先勾后染,工致严谨,笔笔精到。

画中环境清新优美,人物虽小,但刻画得一丝不苟,姿态各异、生动自然,颇有娴雅古淡的意趣。人物之衣纹、眉目简略,数根线条便勾勒出文人雅士潇洒的身形。

全图设色明丽丰富,画面以青绿为主,淡施赭色渲染山脚坡石,浓而不失典雅,艳而别具秀润。

环境优美,树木成林

《兰亭修褉图》尾纸首段是文征明临写王羲之所书《兰亭序》,其后又有文氏行书自题一段:“曾君曰潜,自号兰亭,余为其写《流觞图》,既临褉帖,兰之复赋,此诗发其命名之意,壬寅五月。

由此可知,因曾潜的号与“兰亭修褉”发生的地点相同,文氏便将这一题材入画,并为之题诗,贻赠友人

尾纸另有其好友及家人王穀祥、陆师道、许初、文彭文嘉的题跋。

在《兰亭修禊图》一作中,描绘的虽是千年前文人雅士交往的场面,画作本身却也是画家作为文人雅士交往的赠礼,画尾题跋,也是一种文人雅士间的书面交往。

亭中王羲之与好友谈笑风生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金运昌曾评价文征明:“人格高洁、愚直,好与文人互动的特性,在他的作品里都会有所体现,这也是他的作品被人喜欢的一大原因。

在文征明90年的生涯中,交友无数,桃李满天下,不仅大力地发扬了吴门画派。众多文氏后裔与门生,汇集成蔚为大观的“吴门画派”,使文家笔法风靡江南,大有笼罩一代之盛。

作为家喻户晓的“江南四大才子”,画史上的“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其朋友圈也非同一般。这幅《兰亭修褉图》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文人雅集的盛况,代表了他卓越的艺术水平,也从另一个角度总结了他的一生。

文征明创作过两卷《兰亭修褉图》

此卷为祝允明书,文征明补图,乃二人友情的见证

文征明《兰亭图》

关于《兰亭修褉图》

吴门四家”之一文征明的代表作;

生动地再现了兰亭雅集的盛况;

画面颇有娴雅古淡的意趣;

文征明以此画作贻赠好友;

文征明取的是“雅”而非“集”,因此画中人物不多。

阅读数 3.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