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管弦乐作品:《森吉德玛》
《森吉德玛》是我国作曲家、教育家贺绿汀在1949年编创的、以蒙古族民歌为主题材料的管弦乐作品。作曲家借鉴了西洋多声部创作手法,为蒙古族民歌开辟了新的表现形式,并且为单声部民歌赋予了多声部意义。

森吉德马本是是一位蒙古少女的名字,而轻快灵透的《森吉德玛》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采用五声音阶,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被称为“草原梁祝”。

森吉德玛

1945年,贺绿汀根据这首民歌,以复调的作曲手法和配器上的色彩变化改编成管弦乐,和声简洁明了,却独具内在张力,成为他管弦乐曲的代表作。1959年,胡松华在原调的基础上,前后加了一些声乐化的长调自编自唱成歌曲《森吉德玛》,从此“碧绿的湖水明亮的蓝天,比不上你的纯洁啊呵咿。金色芳香的桂花,比不上你的美丽啊呵咿,善良的姑娘森吉德玛。我时刻想念着你啊呵咿”红遍大江南北。

歌曲背景

《森吉德玛》民族舞剧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聪明美丽的蒙族姑娘,名叫森吉德玛,爱上了一位勤劳的青年。他们的爱情不幸受到阻挠,森吉德玛被迫嫁给财主家。青年日夜思念,常常远道而来,在她的屋旁留恋徘徊,但无法相见。有一天,他们终于冲破重重障碍相见了,但森吉德玛却不幸昏死。相传,《森吉德玛》一歌就是这个青年所编。他在回家途中边走边唱,把歌词写在道旁和旅店的墙壁上。失去心爱的人,他悲痛欲绝,最后跳崖自尽以身殉情。

作品赏析

管弦乐曲《森吉德玛》基本上保持了原来民歌的旋律和落音特点, 音乐主题鲜明, 旋律优美流畅, 民族风格强烈, 结构是重复型的四句乐段, 经作者细腻的配器, 精心处理, 塑造了两个具有鲜明对比的音乐形象, 丰富了原民歌的表现力, 是一首通俗易解的管弦乐曲。

贺绿汀

乐曲开始是弱起, 第一小提琴与中提琴以三个八度的主持续音, 与第二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的长音, 构成开放排列的和弦, 双簧管在这空旷、辽阔的背景中, 吹起了优美的主旋律, 后半句长笛同时在高八度上出现, 为音乐增加了明亮的色彩。

弦乐在句尾作简短模仿, 使音乐连绵不断, 自然地引出了圆号强奏, 一幅美丽辽阔、清新宁静的草原景色, 展现出来了。 第三乐句主旋律首次出现在小提琴上, 单簧管伴以复调, 并都有附加声部。乐声委婉连绵, 此起彼伏, 别具新意。

第四乐句的前半句, 乐队全奏, 铜管乐器奏主旋律, 低音弦乐强调重拍的旋律上行跳进, 和其他乐器强调第二拍的旋律下行进行, 加强了力度, 在这乐段中形成了一个高潮点, 后半句乐器减少, 长笛与第一小提琴奏主旋律, 先是衬以大提琴的复调, 乐句扩充时, 中提琴的复调也加入进来了, 使得第一乐段以复调为主的写法得以统一, 抒情如歌的音乐形象得以完美的表现;

贺绿汀 - 森吉德玛.mp3
00:00 02:29

后一部分的旋律同前一部分一样, 但由於主奏乐器的变换, 旋律采用断奏, 速度变快, 力度加强, 加上短促、跳跃的拨弦伴奏, 表现了蒙族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热情活泼的性格和开朗乐观的情绪。乐曲最后一句除了用全部木管乐器、弦乐器伴奏外, 还加入了小号与长号,全曲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阅读数 3.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