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金农,缘何成为“扬州八怪”之首?——金农《山水人物图》
“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曾创作过多个版本《山水人物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册笔法稚嫩、古拙,设色清秀淡雅,逸趣横生,为其中代表。全册共12开,分别描绘了佛像、山水、人物故事等,充分展示出其绘画特点。

余所见冬心翁画,应以此册为第一神品,不厌百读。

——吴湖帆

今予画马,苍苍凉凉,有顾影酸嘶自怜之态,其悲跋涉之劳乎?世无伯乐,即遇其人,亦去暮矣?

——金农

第九开(局部):岸边杨柳

清乾隆元年(1736年),50岁的金农被举荐应试博学鸿词科,于他而言,可谓人生逆袭的最好机遇。他便千里迢迢,八月赴京赶考,然而,天意弄人,科考取消,金农入京未试而返。

一场空欢喜的金农,心灰意冷,绝意仕途,定居扬州靠卖画为生,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金农的一生,大都在坎坷中度过,晚年的他,穷困潦倒,客死他乡。金农的画作,多有表达其对故土、故人的思念,抒发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存世多个版本的“山水人物图”,就是其中代表作。

第三开(局部):文人对话

金农为什么如此喜欢描绘“山水人物图”?金农的“人物山水图”都表现了那些内容?

我们藉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本,一窥其精华。

该本《人物山水图》册,全册共12开,分别描绘了佛像、山水、人物故事等。画面用笔灵活,山石用写意法描绘,淡墨轻染。杂树、芭蕉用勾点夹叶法描绘,荷叶用笔横点,佛像、人物、山鬼用笔滞涩,意韵深长。

整本册页笔法稚嫩、古拙,设色清秀淡雅,逸趣横生,为金农山水人物画代表作品。徐邦达评此作:“笔法轻秀,构图新颖,设色淡冶,自与罗聘不同。”

第六开(局部):树间山鬼

画册的第一开,墨笔白描画一佛像,三棵菩提树,这是金农最喜欢表现的一类题材。

在技法上,整幅全用线条,排列密集,并略施渲染,画面整体给人一种生拙文秀的气息。画心左侧为画家自题。

人物山水图册第一开·于无忧林中

金农

第二开,描绘了一高士正在跪拜佛像的场景。画面右方有画家自题:

双树幕庭,布以忍草;

居士且善者,相合十礼佛,

种种皆由心生,绝非摹仿所为也。……

人物山水图册第二开·礼佛图

金农

第三开,画的是两位文人在林中对话的场景。

从画面题款中得知,宋人马和之也画过《秋林共话图》,并有杨妹子的题识。金农曾经见过此画,便随意临摹。

人物山水图册第三开·马和之秋林共话图

金农

第四开,描绘的是湖山采菱的画面,用小写意的手法画出,并题款:

吴兴众山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

采菱复采菱,隔舟闻笑歌。

王孙老去伤迟暮,画出玉湖湖上路。

两头纤纤曲有情,我思红袖斜阳渡。……

人物山水图册第四开,吴兴众山如青螺

金农

第五开,画的是青山,用水墨渲染,不施勾勒。近景中的植物用线勾勒,画面轻松自然。

画家题款:

山青青,云冥冥,下有水蒲迷遥汀。

飞来无迹,风标公子白如雪。……

人物山水图册第五开·山青青,云冥冥

金农

第六开用水墨画鬼趣图,潘延龄题为《鬼趣图粉本》。金农自题:

龚开善画鬼,余亦戏笔为之,

落叶如雨,乃由此山魈林魅耶。

悠悠行路之人,慎莫逢之,不特受其所获也。……

人物山水图册第六开·宋龚开善画鬼

金农

第七开,画唐人卢仝煮茶的故事。

金农所画的人物造型具有戏剧性,草草几笔,勾勒敷色,自然轻松。

《人物山水图》册第七开·玉川先生煎茶图

金农

第八开,画小桥流水,桃林策杖过桥的情景。金农题识:

画舫空留波照影,香轮行远草无声。

怕来红板桥头立,短命桃花最薄情。……

《人物山水图》册第八开·画舫空留波照影

金农

第九开,画岸边杨柳依依,一人泛舟垂钓于河流之上的情景。画家自题:

回汀曲渚暖生烟,风柳风蒲绿涨天。

我是钓师人识否,白鸥前导在春船。……

人物山水图册第九开·回汀曲渚暖生烟

金农

第十开,描绘了一人在亭廊内观看荷花的场景。荷叶用没骨法,人物与长亭则多线勾勒出来。画家题款:

荷花开了,银塘悄悄。

新凉早,碧翅蜻蜓多少,

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

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

人物山水图册第十开·荷花开了

金农

第十一开,画一老妪身着蓝色衣服,抱膝长思于山间。

人物山水图册第十一开·昔年曾见

金农

第十二开,画一山僧叩门的情形。人物用线勾勒,并略施墨色。旁边的古树则用墨渲染。

画家在画面左下方自题:

树阴叩门悄不应,岂是寻常粥饭僧。

今日重来空手立,看山昨失一枝藤。……

人物山水图册第十二开·山僧叩门图

金农

从画面内容和题跋可知,金农具有广博的学识。其作品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人物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开一生面。

金农所画的人物造型奇古夸张,笔法古拙简练,形象鲜明突出。而山水画构图新颖,随意挥洒,画面简朴。

人物造型奇古夸张

怎样的人生和经历,造就金农与同时代画家完全不一样的画风?

金农,字寿门、司农、吉金,号稽留山民、昔耶居士等,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被推为“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终身布衣,喜欢游历,晚年居住扬州,以卖书画为生。工诗文书法,并精于鉴别。书法运笔扁方,兼有楷、隶体势,竖轻横重,风格独特,别具一格,被称为“漆书”。

50岁后尽显“怪相”,享有“两汉以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之誉。金农在50岁左右才开始做画,因此,直到今天,仍有“金农不会画画”一说。

卢仝煮茶

金农游历广泛、知识渊博,在当时画家中也是少有的。金农的绘画题材,也比“扬州八怪”的其他画家更广一些人物、肖像、马、花果、山水均有涉猎。

清康乾年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但是在专制统治下,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地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一批具有民主思想色彩的人士渐渐觉醒,扬州八怪便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他们敢于突破前人的规范,要求艺术体现自己的思想情感,有自己的面貌,这种革新创造的精神,可以说是明代徐渭思想的发展,与清代中叶要求个性解放思想的结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影响。

一高士正在跪拜佛像

《山水人物图》册作为金农的代表作品,从中能感受到金农深厚的绘画功力及绘画技巧。同时金农也借助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山水人物图》册中第八开画《桃林策杖图》,桃树浅浅淡淡地勾勒,桃花不经意地点染,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完善了整个画面的故事情节。

题跋一句“短命桃花最薄情”,金农将桃花拟人化说桃花短命,桃花薄情。金农借花喻人,感叹世事难料好事难长存的悲凉,同时也在怀念过往。

画中人策杖过桥

第十开画《荷花图》,题跋“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淡淡的哀愁和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金农以乐景衬哀情,表现对故人的相思之苦,以及自己独在世上遇到好景无人分享的忧愁。

亭廊中有一人在赏荷

第十一开的《抱膝长思图》,画面上题了“昔年曾见”四字,画面远景是连绵起伏的淡淡的远山,近景是一头挽发髻、身着蓝衣、屈腿抱膝面东而坐于树下的妇女。

据推测,此幅或许是金农在晚年忍不住思念亡妻而作,也有可能是金农为早年间遇到的意中人而作,“昔年曾见”证实了金农对故人的思念。

老妪身着蓝衣

《山水人物图》册中第一开、第二开、第十二开分别画《佛像图》、《礼佛图》、《山僧叩门图》。但画中的人物造型奇古夸张,笔法古拙而简练,形象突出鲜明,作品格调离经叛道。从中我们就能体会到禅宗为金农带来的心灵慰藉和寄托

《山水人物图》册第三开、第四开题款中提到,金农曾看他人名作之后再进行创作,但又和他人的画作又有显著区别。

这就反映出“扬州八怪”在艺术创作上,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的艺术特色。从画面中也反应出画家富于创新精神,重视生活感受。

山僧叩门

从册页中也可看出,比金农的画作更有辨识度的,是他的题词。一方面是他的诗文新奇有趣,金农本人也一直认为诗文是他引以为自豪的。

另一方面,他独创的“漆书”,字形方正,多折少转,充满了力量感具有一种古拙倔强之气,有着浓厚的金石。也就是说,金农诗名、书名远大于画名,而掩其画之成就。

第十一开题“昔年曾见”四字

金农漆书作品

金农的绘画有其明显的个人特征,金农的绘画作品,都带有明显浙江风气,浙人的刚劲、奇崛成为金农绘画的基本格调,而这种格调在金农以前的扬州是没有的。

评论家伍蠹甫曾这样评价金农的作品,“非作者不能画,而是力图打破完美、工整、细润的造型传统,从不经意、无所着力中追求完美,反映一定的情思、意境。

关于《山水人物画》

“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代表作品;

体现了金农平淡、清奇的绘画风格与艺术特色;

寄托金农思故乡、故人的情感;

作品反映了画家本人的情思、意境;

金农画中的诗歌、书法,又为画作增添了奇崛之感;

作品体现了“扬州八怪”的艺术创作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重神似等特点。

阅读数 2.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