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诞生:费城制宪会议
前因:《美英巴黎和约》;后果:《联邦党人文集》。

作者:踏莎行 / 编辑:陆伯让

前因:《美英巴黎和约》

1783年9月3日,《美英巴黎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历时八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费城举行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又称《1787年宪法》,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这个时候,美国独立战争都打完四年了,可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这个新生的国家随时可能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尤其是1786年,在退伍老兵丹尼尔·谢司的领导下,马萨诸塞州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但是邦联政府没有支援马萨诸塞州一兵一卒,最后,是当地富人筹款4万英镑作为经费,镇压了起义军。

谢司是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兵,战后解甲归田,生活穷困。1786年秋他与路克·戴伊一起在康科德集合一批武装农民,准备攻打波士顿。起义者要求分配土地。

因为可怜的邦联政府是个临时政府,既没有权,也没有钱,连自己都保全不了。因为当初独立时,十三个州实际上各自为政。

坐镇中央的开国元勋们很着急,麦迪逊汉密尔顿等人都想改变现状,他们抓住谢司起义这个机会,四处宣传:再不加强中央政府,新生的国家就要解体了。

于是,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各州都来商量怎么保住国家。

1787年5月25日,除了闹别扭的罗德艾兰州,其余州都派出了代表到达费城,参加这次会议。

乔治·华盛顿被邀请来担任会议主席。其实,华盛顿在独立战争基本结束时,已经解甲归田,费城会议召开时,他还有一个军队聚会的邀请,不过,在同僚的再三恳求下,他还是来到了费城。

这个会议非常需要华盛顿这样声望的人,否则这个会议还真可能开不下去。

会议放弃了修改《邦联条例》,干脆要制定一部新的新宪法,确立一种新的政体。

有新的政体,就会有新的政府,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大小,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与会代表分裂成两派,会议变成了争吵。

中间黑衣白发站在高处的是华盛顿。

弗吉尼亚为代表的大州派主张,建立一个权力广泛的中央政府,限制州的权力。

其实,在会议开始之前,弗吉尼亚州参会代表伦道夫,便已经与中央政府的人密谋好了具体方案。

他们认为:新政府应该有一个全国行政首脑、一个全国司法长官和一个两院制的立法机构,两院的议员都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伦道夫的方案被称为“弗吉尼亚方案”。

会议用了两个星期来讨论,大州强烈支持。按照伦道夫的设计,大州可以凭借更多的人口,在立法机构中拥有更多的席位,左右国家事务。

小州哪里会服气,新泽西州提出了相反的方案,称“新泽西方案”。

他们不要两院制,只希望建立一个一院制的立法机构,各州在这个机构中享有同样的代表名额,由各州控制的中央行政机构负责执行法律。

这是所有小州的心声,每个州都出一位代表,小州尽管人口更少,也可以在立法机构中拥有同样的发言权。

妥协?还是不妥协?

这两套方案各有所长,大州小州各有心思,于是吵吵嚷嚷,会议断断续续,差点解散。

转眼到了七月份,正是最炎热的时候,代表们被蚊虫高温烦得不行。

此时,康涅狄格州谢尔曼干脆说:国会由两院构成,下院代表按人口比例选出,上院则是每一州都有平等的一票表决权。这样就中和了两个方案。

妥协看来是必然的了。

与会代表们决定,每周出一名代表,组成一个11人委员会。在谢尔曼提议的基础上,委员会最后提出一个《康涅狄格妥协案》。

只是对于蓄养黑奴的南方来说,还有尴尬的地方,黑人怎么算?

最后黑人就算五分之三个人,计入州人口。而支持松散邦联和支持统一联邦的两边,也有分歧。

最后,华盛顿一次性拍板,凭借巨大的威信,保证了这个方案的通过。

代表们签字

根据制宪会议的讨论内容,代表们起草了一份宪法。与会代表在最终文本上签名之后,便离开了费城,但是让每个州批准这份宪法,是更加艰巨的任务。

还记得最开始那个没来的罗德艾兰州么?被联邦收拾了一顿,最后才勉强通过。

自此,美国不再是松松散散的邦联,而是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只是它还要接受更多的挑战,才能一步步成长起来。

后果:联邦党人文集

1788年,汉密尔顿出版《联邦党人文集》,为宪法辩护,推动宪法为人民接受。

结论: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与博弈,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为美国的繁荣与强大奠定最为重要的制度基础。

阅读数 6.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