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尼西比斯之战;后果:萨珊王朝建立。
文/翟书宁
前因
尼西比斯之战:217年,安息国王阿尔达班五世与罗马皇帝卡拉卡拉爆发尼西比斯之战,阿尔达班五世以惨遭的代价赢得战争,但自身也被大大削弱。
公元224年,波斯人阿尔达希尔与安息国王阿尔达班五世在奥尔米兹达甘平原爆发决战,击败帕提亚军队,安息帝国宣告灭亡。

曾经交相辉映的四大帝国终究会成为历史
自图拉真东征安息,吞并了帝国西部的大片土地之后,安息帝国就一步步走向衰落。长期与罗马的战争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引起了人民的反叛。原本,安息帝国的统治阶级——帕提亚人就被视为伊朗地区的外来者,但在帝国繁荣时期这一矛盾尚未显露出来。随着安息帝国的衰落,伊朗本土的波斯人开始掀起反抗帕提亚人统治的斗争。
阿尔达班五世继位时,面临的就是外有罗马入侵、内有波斯人反抗的动荡局面。特别是与罗马皇帝卡拉卡拉在尼西比斯爆发的战争,更是损失惨重。虽然阿尔达班五世成功地将罗马人赶出了伊朗,但自身实力也被大大削弱,无力镇压国内的叛乱。
阿尔希达尔是一名波斯人,是安息帝国统治下的法尔斯省的总督。趁着安息帝国衰落,阿尔希达尔在当地贵族的支持下宣布独立,并以法尔斯省为根据地向外扩张,先后吞并了附近的科尔曼和埃勒迈斯地区。取得这些胜利后,阿尔希达尔的野心进一步膨胀。

阿尔达希尔
224年,阿尔希达尔向国王阿尔达班五世公开发出挑战,邀请他在奥尔米兹达甘平原与自己决一胜负。此时阿尔达班五世还未从与罗马的征战中恢复过来,国库空虚,军队也残破不堪。但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不接受阿尔希达尔的挑战,那就等于是承认自己的失败,自己也就再无脸面统治伊朗。于是,阿尔达班五世倾尽国家最后的财产,在米底地区招募了一支军队,前去应战。
4月底,双方军队在奥尔米兹达甘平原相遇了。阿尔达班五世的军队一如既往,主要由骑兵构成,并按照帕提亚人的传统进行了严密的武装。相较之下,阿尔希达尔的军队虽然也是骑兵为主,但装备却要简单得多,更加灵活轻便。
战斗一开始,阿尔希达尔首先派出弓箭手,对着帕提亚军队连续不断地放箭。阿尔达班五世也下令军队反击,霎那间,战场上弓箭声嗖嗖直响,仿佛下起了箭雨。双方的骑兵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向敌人发起冲击,奋不顾身地投入厮杀。
起初,帕提亚骑兵因为装备着厚厚的胸甲,受到弓箭的损失相对较小。而阿尔希达尔的波斯军队只穿着一层薄薄的锁子甲,损失惨重。帕提亚人一时占据了上风,士气也更加旺盛。不过,波斯军队都是深受安息帝国压迫之苦的人民,他们早就不满阿尔达班五世的统治,恨不得能将他除之而后快。因此,尽管损失惨重,但波斯人丝毫没有退却,并凭借着人数优势与敌方打成平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帕提亚人败下阵来。弓箭用完后,他们身上笨重的铠甲就成为近距离肉搏的负担,长期交战让他们体力不支。再加上这支军队原本就是临时拼凑而来,组织性和纪律性都很一般,对阿尔达班五世也并非忠心耿耿。随着队伍中伤亡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士气也渐渐败落下来。
阿尔达班五世看到己方军队处于下风,孤注一掷,派出自己手下一员大将达德赫布恩达德赫,直接向阿尔希达尔发起进攻。阿尔希达尔却早有准备,他的儿子沙普尔就守护在父亲身旁,以防不测发生。当达德赫布恩达德赫驱马前来时,沙普尔也策马迎战,与他单挑。不过几个回合,沙普尔就将达德赫布恩达德赫斩落马下。

新兴的萨珊波斯代替了安息
达德赫布恩达德赫之死彻底摧毁了帕提亚军队的士气,士兵们看到将军被斩杀,惊慌失措,四散而逃。阿尔希达尔当机立断,率领波斯军队发起总攻,帕提亚军队全线溃败。战争以阿尔希达尔的彻底胜利宣告结束。
战败被俘后,阿尔达班五世拒不投降,被阿尔希达尔一箭射死。阿尔达班五世的死亡也标志着安息帝国的落幕,统治伊朗四百余年的安息就此覆灭。
后果
萨珊王朝建立:公元224年,阿尔达希尔一世推翻安息帝国的统治,建立起萨珊王朝。
结论:奥尔米兹达甘平原战役是帕提亚人与波斯人的最后对决,阿尔达班五世的失败宣告了安息帝国的灭亡。波斯人重新统治伊朗,建立起著名的萨珊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