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斐迪南七世废除1812年宪法;后果:神圣联盟干涉西班牙内政。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前因
斐迪南七世废除1812年宪法:1814年,斐迪南七世复辟为西班牙国王,宣布废除宪法。各地爆发大规模反政府起义,要求恢复宪法。
1820年,因要求恢复宪法,限制君主权力,西班牙各地爆发反政府起义,国王斐迪南七世的统治垮台。后来他承认宪法,召开民选议会,组建自由派政府,才重新恢复统治。
斐迪南七世之前曾废弃议会制定的宪法,解散议会,废除独立战争期间一切改革政策。而且因担心自由派反叛,他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对最有可能反叛的军队。

斐迪南七世
因为独立战争时,军队吸纳了最多底层人群,比任何机构都革命化。为了限制军队能力,便于把控,斐迪南七世把士兵总数缩到五万,发给不够吃的口粮,不够保暖的衣服,且常年不给薪水。长此以往,不满在各地军队中滋生,大小起义此起彼伏。
但真正动摇了斐迪南七世统治的,是里埃哥起义。
里埃哥是中层军官,独立战争期间被法军俘虏,在法国接受不少自由思想。回国后,他跟着中校基加罗,由斐迪南七世指派,去南美镇压殖民地分离分子。两万名士兵聚集在港口城市加的斯,准备登船出发。
但就算即将远征,斐迪南七世仍不让士兵们吃饱穿暖。这时,里埃哥跟基加罗密谋,何不带领这群不满的士兵起义?基加罗表示同意,找到手下其他有自由思想的军官,打算共同举事,逼政府恢复宪法。
他们请远征军总指挥拉比斯伯爵加入他们。拉比斯表面认同他们的举动,却趁他们放松警惕,将多数人逮捕,然后向马德里发出紧急报告。幸运的是,里埃哥得以逃脱。

西班牙地图
他率领加的斯近郊的士兵,袭击远征军司令部所在的村子,俘虏司令部全体人员(此时拉比斯已调回马德里),士兵则加入他的队伍。然后他在这里建立洪达(执政委员会)。
因为司令部被俘,加的斯的远征军群龙无首,里埃哥的行动,一时没遇到太大阻力。他给斐迪南七世写信,要求他恢复宪法。然后以“国民军”的名义,向全体西班牙人发布宣言,要他们加入国民军,一起武力敦促国王恢复宪法。
但除了恢复宪法,里埃哥并没有成熟的政治目标,在宣言里,他既没要推翻君主,也没说建立一种制度限制君主权力。这对老百姓来说,并没有吸引力。再加上他只有一千多人,不足以对抗国王势力,万一反抗不成,还会遭到政府报复。如此这般,竟没人响应他。
为了扩大影响,里埃哥决定离开加的斯,从安达卢西亚开始,边进攻政府势力,边传播自由思想,吸引老百姓加入。斐迪南七世见他人不多,没当回事,让安达卢西亚地方军队将其剿灭。
里埃哥为保存实力,需要绕开军事力量强的地方,另外也为扩大宣传,所以他制定几个环形路线,将安达卢西亚所有城市窜连起来。开始,因为击败了小股政府兵,士兵们士气高昂。但越往后,士气越低落。

马德里皇宫
因为宣传毫无效果,老百姓虽然佩服他们的勇气,甚至地方军对的追剿也不太极积,但因为前述原因,人们并不愿加入他们作战。比如经过阿耳黑西蜡斯城时,老百姓挤满街道欢迎他们,还抛掷鲜花。但队伍离开时,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同行。
失望的士兵们开始脱离退伍,几十个城市走下来,只剩下一百多人。里埃哥无奈,解散队伍,带着亲信逃到山里。里埃哥的起义看似无疾而终,但其实暴风雨刚刚到来。
巡回宣传虽没扩大里埃哥的队伍,却点燃了全国反叛的种子。各地都视他为英雄,大量印发宣传他事迹的册子。斐迪南七世开始重视,派拉比斯率几万人马,前往安达卢西亚,企图彻底消灭他的势力。
拉比斯走到一半,里埃哥的队伍就解散了。但大批军马南调,造成北方空虚,被里埃哥渲染起来的反政府氛围,开始发挥作用。十几个省先后爆发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马德里。这里的军人在阿瓦德将军领导下,控制政府卫队指挥官,建立洪达,宣称恢复君主立宪。
被斐迪南七世派去镇压里埃哥的拉比斯,看到全国皆反,竟临阵倒戈,加入起义者阵营,倒逼斐迪南七世。斐迪南七世无计可施,只好宣布恢复议会和宪法。
但他并不甘心,一边假意任命临时政府筹办议会,一边把亲信希龙伯爵安插进临时内阁。希龙利用手中的权力,把保守派安插在军队核心部门,企图伺机向自由派反扑。但自由派发现了他的阴谋,马德里的起义领袖阿瓦德,组织几千军人,将皇宫包围起来,声称如不立刻恢复宪法和议会,就将斐迪南七世赶下台。
斐迪南七世再无退路,向宪法宣誓,承认君主立宪制,令自由派组阁。
后果
神圣联盟干涉西班牙内政:1823年,神圣同盟为防止自由思想蔓延,派军队进入西班牙,推翻自由派政府,恢复斐迪南七世的专制王权。
结论:自由派通过起义逼斐迪南七世承认君主立宪,这被称为第二次革命的胜利。然而,顽固派实力还很雄厚,西班牙革命的最终胜利还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