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创作《西斯廷圣母》:把女友当圣母
前因:拉菲尔跟随佩鲁吉诺学画;后果: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三世购买《西斯廷圣母》。

文/全历史 李曳白

前因

拉菲尔跟随佩鲁吉诺学画:拉菲尔跟随画师佩鲁吉诺学画,为了提高绘画技巧,模仿佩鲁吉诺创作了大量的圣母画,为其创作《西斯廷圣母》打下基础。

公元1516年,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创作完成名画《西斯廷圣母》。

《西斯廷圣母》展现的是抱着耶稣的圣母形象,与很多同时期画作中庄严、高不可攀的圣母形象不同的是,这个圣母看起来恬静美好,不像是神明,更像是人们身边的美丽女子。

画作由教皇利奥十世委托他进行创作的,作品完成后,拉斐尔拿到了报酬。画作中的圣母美好温柔的形象,也得到教会人士的一致赞赏。但只有拉斐尔知道,他画的不是圣母,而是他自己的女朋友韦拉塔。

拉斐尔以女友韦拉塔为模特创作的画像《披纱巾的少女》

接受为西斯廷教堂绘制宗教画像的委托时,拉斐尔正在和女友韦拉塔热恋。韦拉塔是面包师的女儿,因为美貌芳名远播,很多年轻人跑到她家的墙头偷窥。

有次,拉斐尔也去偷看,恰好看到韦拉塔在洗脚,被韦拉塔发现后,拉斐尔自报家门。美丽的姑娘听说对方是知名的年轻画家,不由得大为惊讶。双方由此相识,随即产生了爱情。

接到利奥十世的委托时,拉斐尔沉浸在和韦拉塔的热恋中,可工作也不能不考虑,到底该为教堂画一幅怎样的画?这成了困扰拉斐尔的问题。

思前想后,拉菲尔决定画圣母画像。他早年追随师傅佩鲁吉诺学习,拉斐尔经常模仿老师的人物画,里面有很多圣母形象,他总是拿来临摹,画圣母的技巧就越来越好。

但时间一长,拉斐尔就有了疑问。他的困惑是老师画中的圣母形象,到底是不是真的?谁都没有见过圣母,画中人不过是人们想象的结果。此后拉斐尔总是习惯性地观察女性,想要在她们身上找到灵感,进行圣母画地创作,可最后画出来的形象,大都不尽人意。

拉斐尔画像

几年过去,拉斐尔找到了一些创作圣母形象的好办法,他习惯性的做法是把女性身上的优点综合起来,创作成一个人。但拉斐尔认为这种创作方式也有问题,因为这样画出来的圣母,

完全是自己虚构出来的。此时接到教皇的委托,他开始为如何画圣母感到头疼。

拉斐尔冥思苦想没有找到办法,决定去找女友韦拉塔。韦拉塔宽慰拉斐尔说,没必要这么愁眉苦脸,你是有才华的画家,一定会想出办法。拉斐尔听到女友的劝慰,突然在韦拉塔身上找到了灵感。

拉斐尔觉得,如果人间真有和圣母一样温柔美好的女子,那绝对非韦拉塔莫属。于是,他跑回画室,仿照韦拉塔的样子,绘制了西斯廷教堂的圣母画像。为了能够保持创作灵感,他总是频繁地跑去看望韦拉塔,把她和心中的圣母结合起来。到最后,拉斐尔直接把韦拉塔叫来画室,让她成了自己的模特。

拉斐尔认为韦拉塔是美的,圣母同样应该如此,所以他绘制的圣母形象很美。不过,光是有美丽,还不足以和此前拉斐尔的创作的圣母画区别开来,他开始思考韦拉塔独特的品质。拉斐尔认为最打动自己的是三个主要的特点,那就是爱、纯洁和真实。

韦拉塔对自己充满爱意,单纯又美好,和上流社会的虚伪庸俗的女性不同,透着旁人没有的真实美丽。所以拉斐尔觉得,画中的圣母必然应具备这些品质。于是,为了表现圣母的这三个特点,拉斐尔还给圣母绘制的衣服,是红、白、蓝三色的衣服,从而让三种颜色象征着爱、纯洁和真实三种品质。圣母的形象再一次和韦拉塔实现了重合。

《西斯廷圣母》

为了保证画作的精美,并最大限度向世人展示韦拉塔的美,拉斐尔还在完后画作精心打磨,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最终完成。这幅画最终被供奉在西斯廷教堂的神龛(kān)之上。

拉斐尔创作《西斯廷圣母》,和以往众多画家创作的圣母形象都不同,他没有将圣母描绘成高高在上的女神,而是展现出了一个富有人间气息的圣母形象。这幅画作也超越了拉斐尔此前的所有圣母画像,取材于真实生活中的爱人韦拉塔,从而更加凸显了人的美好品质和精神,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作之一。

后果

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三世购买《西斯廷圣母》:《西斯廷圣母》成为传世名画,后被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三世购买,珍藏于德国德累斯顿。

结论:拉斐尔创作的《西斯廷圣母》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着重描绘了女性的温情和清纯形象,彰显了人的美好和价值,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阅读数 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