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珍藏的中国画名品中,南宋禅僧牧溪的《观音·猿·鹤》,被评为“日本收藏的十大中国国宝”,也被视为“宝中之宝”。
从印象派上溯到600年前,中国的画家牧溪就已经成功地用绘画艺术,表现了大气与光影。描绘出中国雄浑大地的“潇湘八景”图,引导了日本的美。
——川端康成

牧溪《观音》(局部)
14世纪的日本,和尚牧溪能与皇帝宋徽宗在美术界齐名。大将军足利义满就曾收藏过牧溪的名画作《观音·猿·鹤》。当15世纪,德川家康得到画作时,他兴奋不已。
1925年,从欧洲留学归来的日本美术史家矢代幸雄,观摩牧溪《观音·猿·鹤》时,仍难掩满心地激动:“刚进大厅,一种出乎意外的伟大性扑面而来,几乎整个地征服了我的心灵”。
《观音·猿·鹤》,一直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历代日本人,被评为“日本收藏的十大中国国宝”,也被视为“宝中之宝”。
这是一件怎样的作品,能得到如此殊荣?作品又是如何俘获挑剔的日本人的心?它对日本的艺术及审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观音·猿·鹤
禅画中墨气雄深的杰作
《观音·猿·鹤》为现存牧溪画作中少见的大幅作品。在《观音图》一图左下角有“蜀僧法常谨制”的落款,是目前存世牧溪作品中为数不多的亲笔署款之作。

《观音图》左下角落款
在中轴《观音》一图中,白衣观音跏趺座于深山之中,面相丰腆,神态静穆,头饰描绘工致,衣纹却用粗笔淡墨。
牧溪除了在画面右上角和左下角的植物以少许的浓墨描绘,人物头发与前额分界处,衣襟处用稍浓墨线勾勒外,观音的白衣头罩和衣袍均以惜墨如金的笔触,细微而近乎苍茫的墨色,绝无仅有的笔法,形成了画家独特的绘画结构模式。
画家用柔和、均衡统一的淡墨将整个画面统一在肃穆、安宁的环境中,更加突出了观音所处微茫环境的这种氛围,显示了观音菩萨的静穆与纯洁。矢代幸雄誉画中观音“幽婉梦幻般”。

观音·猿·鹤(观音)
《鹤》图中,一只雄健的丹顶鹤信步于竹林中,仰天长唳,地面上描绘了几片落叶和枯草,背景为烟雾弥漫的茫漠空间,似乎是描绘了月夜时的情景,又好像描绘的是黎明时的景色。
画面左边以纵逸轻松的笔触表现了簇拥的竹林。鹤的轩昂,竹的清逸,表现出十分清幽雅致的意境,潇洒的鹤姿与四周背景相协调,也生动的展现出运动中的鹤空灵的鸣叫打破静寂天地那一刻。
画中等大的鹤,画家以仰视的视角描绘,使观者感到画面空间与现实空间相互融合,引人进入画中世界。

观音·猿·鹤(鹤)
牧溪
右幅《猿》描绘的是在倾斜的松枝上攀悬的母子猿,松枝没有主干,更没有根部,缠满了下垂的藤蔓,倾斜的树枝让人感到不安定,似乎在猿猴身下就是万仞之壑。
母子猿位于画面正中,同时处于画面对角线中心点,使不安定的斜线构图变得安静,同时有力的彰显了猿猴体态轻盈,敏捷的特点。
牧溪以精巧的笔墨,精妙的构思,生动的体现出题材和思想之间的关系。画中的世界,成为画家和观者主观想象的视觉世界。
此作不仅被视为一件能够代表牧溪画艺的重要作品,也被公认为禅画中墨气雄深的杰作。

观音·猿·鹤(猿)
“禅画中的禅画”
牧溪的《观音·猿·鹤》这三幅画有机结合,在构图上,中间的观音菩萨以正坐的姿态位于画面正中,表现其性格的严肃端庄,也是宗教性格的体现。而两边作品则采用斜角的构图,笔墨也较中幅作品粗豪放逸。
在题材上,无论是悲悯于世情的观音菩萨,还是亲子猿的母子挚爱,仰天长啸的白鹤,都表达了人间普遍而又珍贵的情感,使画面具有深刻的文学性。

《观音·猿·鹤》构图
从内容上看:《观音》图是严谨的佛画,《猿》图有劝世之衷,揭示生灵本性之爱,但有暗含“万事皆空”的潜台词;《鹤》图则有喻世之意,暗示人间的险恶和遁入佛门的超拔。
有观点认为,相互拥抱的猿猴体现的是人间的母爱,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竹和鹤则象征了超脱,放逸的思想,其中体现了道家精神,因此,三件作品合在一起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想。
有的研究者认为,作品中体现的“简”是和禅宗相互联系之所在;有人认为画中传达出的“静”才是作品体现的禅机所在;而有的学者认为自然、天真才是作品体现的关键。
实际上,禅宗的美本来就允许人们从不同的观点,不同立场加以欣赏、理解、诠释,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禅法自由灵活的特征。

带着温情的母子猿
被批“粗恶无古法”,却在日本觅得知音
时至今日,中国本土的牧溪作品,几乎无一件真迹存世。
作为禅僧的牧溪,主要以“墨戏”为出发点,将绘画作为参禅余业,是名副其实的“禅余墨戏”,“融禅于画”的画家。

牧溪《布袋和尚》
虽然牧溪为我国绘画史中风格独特,成就卓越的禅画家,但从元代以来,牧溪就屡遭众多文人士大夫酷评。
元初庄肃对牧溪的评价为:僧法常,自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芦雁、杂画,枯淡山水,诚非雅玩,仅可供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
汤垕其《画鉴》中评价: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戏,粗恶无古法。因此,在很长时间里,收藏家和绘画研究者都将牧溪遗忘。

牧溪《虎》
牧溪为我国绘画史中最为著名的僧人画家,其作品不仅代表南宋禅画的最高水平,在宋末元代中日禅僧的频繁交往中,其作品源源不断的流向日本,对日本水墨画的诞生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自14世纪以来,日本先后出现了如拙、雪舟、雪村、狩野元信等诸多水墨画家。对他们来说,牧溪的存在具有先驱式的典范作用。有些日本画家的作品风格就被评定为“和尚样”,即“牧溪样”,可见牧溪在日本影响之深远。
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同样给予其极高的评价:牧溪的画有浓重的氛围,且非常逼真,而他却将这些包容在内里,形成风趣而柔和的表现,是很有趣的,是很有诗韵的。因而,这是最适合日本人的爱好、最适应日本人的纤细感觉的。
可以说,在日本的风土中,牧溪的画的真正价值得到了承认。

牧溪《六柿子》
关于《观音·猿·鹤》
目前存世牧溪作品中为数不多的亲笔署款之作;
被公认为禅画中墨气雄深的杰作;
用柔和、均衡的淡墨将整个画面统一在肃穆、安宁的环境中;
被评为“日本收藏的十大中国国宝”;
对日本水墨画的诞生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