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同盟成立:斯巴达称霸希腊的前奏
前因:第一次希波战争;后果:伯罗奔尼撒战争

前因:

第一次希波战争

公元前446年的一个冬天,斯巴达的国王作为议长正在主持着一场会议,里面一个城邦科林斯正在吵着要讨伐雅典,还号召在场的各个城邦国家同心协力。实际上,这是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成员国们正在开会,这个同盟就是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最强大的城邦——斯巴达的倡议下成立的。

不过,一开始斯巴达并没有想要成立同盟。

斯巴达当时还是奴隶制度,整个社会有三个等级,斯巴达人,“边民”希洛人以及奴隶庇里阿西人。斯巴达人崇尚武力,战斗力很强,但是他们并不以扩张领土为目的,而是为了保持自己国家的稳定,主要用来镇压后面两个没啥公民权的底层阶级的反抗。

为了把底层阶级的反抗扼杀于摇篮之中,斯巴达开始了武力镇压。而斯巴达临近几个小国的人口组成里,希洛人和庇里阿西人占了大多数,所以好多国家都被斯巴达灭国了。其他国家一看这阵势,想着不如主动求和,至少不会灭国。就这样,公元前546年,在斯巴达的倡议下,求和的国家和被征服的国家一起加进来组成了个同盟,

但这时候还是个比较松散的联盟。斯巴达并不是主导地位,只是个议长或者裁判的角色。成员国加入同盟也不需要交会费,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斯巴达的战士还会赶来救援。

伯罗奔尼撒战争地图

此外,斯巴达在管理方面也很“佛系”,比如同盟规定斯巴达和他国发生战争的时候,同盟国需要提供兵力支持远征。但是你愿不愿意、提供多少兵力都由成员国自己决定,斯巴达没有什么强制命令。况且我们前面也说,斯巴达没什么扩张领土的欲望,所以这些盟国几乎也不会被卷入战争里。

然而,爱情海沿岸的另一个城邦雅典的发展让斯巴达不淡定了。

雅典当时经历了好几次民主政治改革,可以说到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时代,成年男子都有选举权。就连最下层的阶级也可以参与到政治中来。

我们前面说了斯巴达最忌讳的就是希洛人和庇里阿西人的反抗,斯巴达担心雅典这种民主趋势会带动自己国家没有公民权的人群的暴乱,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而且雅典距离斯巴达就只有陆路三天、海路一天的距离,那么自己国家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正是在这种危机意识下,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加入了这个这个同盟。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斯巴达的时间地图

尽管斯巴达可能把“雅典”当作假想敌,但在遇到外敌时却团结一致。公元前492年,他们共同抵抗波斯帝国的侵犯,为保卫希腊共同作战。雅典擅长海上作战,斯巴达擅长陆地作战,在双方的配合下,一起击退了波斯,这就是第一次希波战争。

没想到的是,希波战争结束后两年,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同盟的蜜月期就结束了。因为这个时候雅典成立了个提洛同盟,在斯巴达眼里,雅典这是要称霸希腊啊,要跟自己对着干了。

故事讲到这,就回到了我们一开头科林斯向斯巴达告状的场景了。科林斯一方面想要唤起斯巴达这个老大哥的责任感,也呼吁成员国同仇敌忾向雅典施压,不能让雅典称霸希腊的霸权主义得逞。

斯巴达心里想,现在我们跟雅典五年的停战协议也到期了,如果什么都不做,希腊可能确实要再次陷入混乱。就这样,斯巴达卷入了科林斯和雅典的烂摊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就此爆发了。战后,失败的雅典一度被迫入盟。

后果:

伯罗奔尼撒战争

结论: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成立使得斯巴达最终称霸整个希腊。但此后的战争却使几乎整个希腊遭到战乱的破坏,由盛转衰,希腊奴隶城邦制度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阅读数 2.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