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1494年,查理八世率军远征意大利,侵占那不勒斯王国;后果:1496年,查理八世狼狈逃回法国,远征以失败告终。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
1494年,查理八世率军远征意大利,侵占那不勒斯王国。
公元1495年7月6日,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率领法国远征军,在意大利北部的福尔诺沃遭遇了威尼斯联盟军队的伏击。激战过后,联军未能阻拦法军北上回撤,而查理八世也未能保住他此次远征掠夺的土地和财富,双方各有损失。
这一战发生在查理八世撤军回国的路上。
1494年初,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去世,其长子阿方索二世继承王位。
此时的法国国王是年仅24岁的查理八世。这位酷爱读骑士小说的年轻国王一生的梦想就是通过骁勇的武艺和赫赫战功,名震欧洲。他的首要目标是收复那不勒斯,然后取道意大利,前往耶路撒冷,完成第二个目标——收复圣地。
查理八世的族谱
查理八世听说此消息后立即行动。他先是向整个欧洲宣称,自己有权占有那不勒斯的土地。原因是法国的安茹家族曾经统治那不勒斯近两个世纪,直到1442年,西班牙阿拉贡家族的阿方索五世进占那不勒斯,打败了安茹家族的罗伯特,那不勒斯才脱离法国的统治,而他作为法国国王、安茹家族的旁系继承人,有权收复失地。
与此同时,查理八世一边整备法国精锐部队,一边联络瑞士的雇佣军团和他母亲的娘家意大利半岛上的萨伏伊公国。
八月底,查理八世率领三万七千人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半岛北部,在阿斯蒂与萨伏伊公国的军队汇合。强大的法军在意大利中北部几乎没有遭到抵抗,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意大利公侯们对查理八世予取予求,只求保自己一方平安。
查理八世的大军一路南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那不勒斯。次年初,在查理八世的胁迫下,教宗任命他为那不勒斯国王。志得意满的查理八世和他手下士兵们陶醉在那不勒斯的繁华、财富和美色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来临。
法军在所到之处对意大利人民横征暴敛,甚至烧杀抢夺,地方首脑们虽然敢怒不敢言,但欧洲大陆上的其他强国可不愿放任法国坐大。三月,米兰公国代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那不勒斯流亡政府代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齐聚于威尼斯,成立了反法的威尼斯同盟。英王亨利八世发现可以趁机找法国的碴,很快也加入进来。
直到收到法国本土传来的消息:英国人跑去洗劫法国沿海,威尼斯海军封锁了法国到那不勒斯王国的海上航路,而米兰方面切断了法军通过阿尔卑斯山的陆路补给线。查理八世才惊讶地发现,他已经处于腹背受敌的绝境,可能连法国都回不去了;更有甚者,假如此时神圣罗马帝国从东北入侵,长驱直入巴黎,那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查理八世当即决定,留下一半兵力给他的表兄蒙彭谢尔驻守那不勒斯,另一半人马由他自己率领向北回撤。
由于补给线被切断,查理八世率领的军队在回撤路上,一面要应对当地人的反抗和偷袭,一面要四处搜刮粮饷。
7月6日,当法军为了搜括军粮,在福尔诺沃停下时,被两万人的威尼斯同盟军追上,于是爆发了福尔诺沃会战。
法军的主力是装备精良的8000名重装骑兵,以及训练有素的4000瑞士重装步兵。同盟军的主力则是约10000名威尼斯步兵、民兵,4000名贵族和雇佣兵组成的步行铁甲武士,和米兰公国派出的6000轻骑兵。同盟军的兵力是法国人的两倍,地利和武器上也都占有优势。
联军指挥官是曼多瓦侯爵贡扎多。他原计划威尼斯步兵从正面进攻,帕尔马及米兰的骑兵从两翼迂回,一举砸在法国人的后方将之完全歼灭。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决战当天,午后开始下起大雨,暴雨切断了同盟军主力和迂回队之间的联系。威尼斯步兵在正面与剽悍的瑞士雇佣军贴身肉搏,结果可想而知。
另一边,骑兵增援却迟迟没有出现。原来,查理八世早就认定此战大概占不了便宜,遂把金银财宝等战利品洒落在法军两翼,同盟军骑兵全部中途下马沿路拣拾财物。而查理八世则把瑞士佣兵留作殿后,率领主力部队撤退。

查理八世
瑞士佣兵在持续战斗一段时间后,发觉查理八世已经先行撤走,于是也快速收拢队伍撤出了战场。与之对阵的威尼斯步兵,则是已经在肉搏战中耗尽体力,无力追击。
福尔诺沃战役之后,联盟军伤亡2000余人,而法军也有1000名雇佣兵战死。
但此后,战利品尽失,缺饷、缺粮的法军在归国途中不断溃散瓦解。查理八世不但被逐出了意大利,而且三万余人的法军,回到本土的仅有一小支随从部队,狼狈至极。
后果:
1496年,查理八世狼狈逃回法国,远征以失败告终。
结论:查理八世远征意大利是法国首次尝试争夺欧洲霸权,也开启了此后持续数百年的西欧国家“争霸赛”。福尔诺沃之后,法国在查理八世统治期间再无能力对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