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后果:1945年4月16日,柏林战役。
前因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德国防线即将崩溃,希特勒充耳不闻,下令死守。
1944年7月20日,以德国国防军上校冯·施陶芬贝格为首的反纳粹集团策划了一场政变,瓦尔基里计划。准备刺杀希特勒,接管德国政权,成立新政府,进而与美英议和。
瓦尔基里是北欧神话中挑选英魂的女武神,故该计划又名“女武神”计划。
阿道夫·希特勒的时间地图
当年夏天,苏联军队已经推进到了波兰地区,英美盟军已经完成了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国危在旦夕。
施陶芬贝格与反对希特勒的国防军将领一样,曾亲眼目睹纳粹在东部战事中对平民的大屠杀。再加上此时德国已经被重重包围,希特勒却依然冥顽不灵,下令死战到底。他更是认定,不能继续让希特勒为祸德国。
想要拯救德国,就必须杀掉希特勒,刺杀希特勒的执行者,正是施陶芬贝格。
当日早晨8时,一架容克JU52飞机升空,飞向位于东普鲁士的元首大本营。
在突尼斯战场上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只手臂的施陶芬贝格,在手提箱里装上了英国制造的定时炸弹,他正准备前往位于东普鲁士拉斯腾堡的元首司令部——“狼穴”。
在那里,希特勒正主持着一个重要的会议。而作为步兵预备军参谋长,施陶芬贝格将在这一天亲自向希特勒本人作汇报。
正是执行计划的好时机。
“狼穴”的哨兵之一,扎尔特尔·贝格清楚地记得那一天的每个细节:“一切都严加防范,所有去见希特勒的人,我都要检查”。
国防军总司令凯特尔元帅带领的一组人员在当天去见希勒特,施陶芬贝格是小组成员之一。
凯特尔有长期通行证,他的随行人员不需要检查。施陶芬贝格戴着一个作战受伤眼罩让哨兵印象比较深刻。至于他夹的公文包,并没有引起什么特别的注意。
事实上,施陶芬贝格的公文包里装有两包炸药,他进入简报厅,但是会议地点由混凝土构筑的地下堡垒“狼穴”,临时改到了一幢小木屋。

施陶芬贝格以及被他炸毁的小屋
这个改动让施陶芬贝格猝不及防,因为炸药是按照堡垒的特性制作的,改换地点无疑会影响炸弹的效力。
但此时说什么都晚了,他只能硬着头皮完成计划。
在会议开始之前,施陶芬贝格借口进入洗手间,他打开用衬衣包好的炸弹,用准备好的钳子剪断圆珠笔型的雷管,再将其插入一块炸药块,以此启动炸药。但由于他失去了右手,左手又只有3个手指,使用钳子遇到困难。
此时,一个警卫敲门催促他快点,因为会议马上开始了,还打开了门。施陶芬贝格仓促将炸药藏好,但也因此只启动了一块炸药。
他回到会议室,并将装有炸弹的皮包放在了桌子下面,这里离希特勒的腿约两米远。
几分钟后,施陶芬贝格计算时机差不多,趁人们正聚精会神地观看地图时走了出去。这时是12时40分。
守卫扎尔特尔·贝格回忆道,他当时就注意到施陶芬贝格只待了短短一会儿就走了,“不过,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有人急着要去取文件”。
离爆炸还差两分钟。
此时,一名叫勃兰特的军官为了更好地看地图,将施陶芬贝格的皮包移走。这样一来,炸弹与希特勒之间就隔了一个厚重的木板。
施陶芬贝格留下的炸弹爆炸了。
扎尔特尔贝格回忆说,“瞬间,只见纸张、木头、碎片四处飞扬,烟云密布,其中一人被炸飞出窗,其他人则前仰后翻,挤出大门,现场一片混乱”。

《行动目标希特勒》剧照
三名军官和一位速记员当场死亡,然而主要目标希特勒和其他人一样,因为厚实桌角的阻挡只受了轻伤,没死。
施陶芬贝格安放好炸弹后,胸有成竹的离开,到了最近的机场,迅速飞回柏林。
在柏林,他和同谋者们立即展开了“女武神”计划的第二阶段行动——以“希特勒被党卫队害死,由国防军出面镇压叛乱分子”的名义,对纳粹的一系列高官实施抓捕,准备一举接管柏林政府。
但随着戈培尔在广播中宣布希特勒没有死,希特勒本人也出现在广播里,政变失败了。
纳粹政权发动了对密谋者及其家属的复仇行动。希特勒一怒之下逮捕了7000多人,其中处死了4980人,国防军总司令部和陆军总司令部的60多名高级将领被判处死刑,连深受希特勒喜爱的隆美尔元帅也难逃一劫,自杀身亡。
施陶芬贝格本人被枪决。
后果
1945年4月16日,柏林战役,苏联红军进攻柏林,德军兵败如山倒,希特勒自杀。
结论:“女武神”计划有着先天的缺陷,最终导致大量国防军被杀害,国防据代表的容克阶层作为一股政治势力从此消失在德国历史长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