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墙风动的众神,白描人物画范本——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以流利的长线条描绘《朝元仙杖图》,画中人物栩栩如生,表情生动,描画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与形态特征,成功地表现出帝君的庄严、神将的威武和仙女的丰姿,是白描人物画的代表作。

武宗元,宋之吴生也,画人物行笔如流水,神采活动。尝见《朝元仙仗图》......

——《古今画鉴》

《朝元仙仗图》(局部)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真宗为了掩饰对契丹战争中的失利,以祈福之由,下令修建的玉清昭应宫。“竭天下之财,伤生民之命”,耗时八年,其规模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秦始皇的阿房宫

然而好景不长,在建成的十三年之后,昭应宫毁于一场雷火,一夜之间浮华化作废墟。

这场大火所带走的,不仅是王朝虚有的繁华,还有那场面宏伟的昭应宫壁画艺术。

从全国三千多位画家中,选拔出以武宗元为首的一百余人,将五百灵官、众天女朝元、山水列壁、林峦草竹一一绘于墙壁之上,却因为大火化为了灰烬。

现如今,我们只能够从一卷壁画粉本小样来想象当初那满墙风动的众神。

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属于古代的道释画题材,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宋真宗在位时大力推崇道教,改唐朝以李耳为道教教祖的习惯,另立“玉皇大帝”。

武宗元以流利的长线条描绘《朝元仙杖图》,画中人物栩栩如生,表情生动,描画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与形态特征,成功地表现出帝君的庄严、神将的威武和仙女的丰姿,是白描人物画的代表作。

风姿卓越的玉女

全卷原本绘有八十八位神仙,唯在卷末缺少一位。这八十七位神仙中的主角,分别是五方帝君中的东华天帝君、南极天帝君、扶桑大帝。

他们率领着八名武将、十名男仙,以及六十七名金童玉女共同去朝拜天界之祖元始天尊,这三位主神体量稍微比侍从大一些,背有头光,衣着华丽,身旁围绕金童玉女。

金童玉女或端拿着各自的法器,或吹奏丝竹管弦,或捧着美食佳肴,个个神态端庄,慈祥动人。

在每位天神的上方都有块榜书标记其名称,他们的面部长相趋向一致,唯独只能顾通过榜书、服饰还有手中的法器道具来进行辨别

每位天神各有榜书记名

纵观整个天神队伍浩浩荡荡,衣带经幡随风飘动,在廊桥上徐徐向前行进。

廊桥曲折,桥下莲花盛开,祥瑞之云气生腾浮动,场面宏大,气势逼人,在整个队伍中甚至还可以看到所遗留下来的唐风。

桥下莲花盛开,云气浮动

其中东华帝君、南极大帝头带冕冠,脑后衬以圆光,轮廓丰腴,气质雍容,在队伍中尤其显眼。而同为五方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整体则显得较为朴素,但神情庄严、不怒自威。

护卫的武装神或披甲仗剑,或长袍执戟,有的表情淡漠直视前方,有的怒目圆睁环视四周,形象鲜明。

而对于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仙官,则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加以区分,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

整幅作品人物安排参差有致,神采飞动,人物神情各异,构图整齐而不呆板,组织繁复而不杂乱。

东华天帝君头带冕冠

南极天帝君气质雍容

较为朴素的扶桑大帝

勾勒天神的线条,奔放有力,弹性十足,衣纹是圆润笔挺的“铁线描”,纯净超然。仙乐一段人物衣带飘舞,尤其有着吴带当风的风格特色

在整幅画中直接映入眼帘的便是繁密的线条。长而飘逸的衣纹线条,看似平行,却又富有层次感,线条与线条之间进行微妙穿插却不凌乱,流动中再生流动,于是众神有了连绵不绝的行走感

乐舞仙女衣带飘舞

武宗元通过对线条粗细长短的把握,分别人物的五官,刻画不同天神的不同表情,例如武将的表情分外用力、怒目圆瞪、毛发悚立,还有那突起的面部肌肉硬块。

人物面部和头发的线条,纤柔曼妙,如同游丝,与衣纹的铁线描形成对比,既表现了不同质感,又使画面具有丰富的线条美

以此小样卷本之景,不难想象当时的玉清昭应宫是何等的恢弘壮丽,壁上的天神或许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武将怒目圆瞪

粉本作者武宗元,北宋时期重要的宗教画家,工人物、佛道、鬼神。师法吴道子,行笔如流水,神采活动,多在开封、洛阳替人绘制寺观壁画。

武宗元的运笔与吴道子一样富于节奏感,表明了白描道释人物画的承传性,有唐代壁画的遗风

但二人在用线的处理上又各有不同,吴道子用笔顿、挫、起、落比较明显,线条的粗细变化较大,人物的前后关系用线条的粗细来区别。

而武宗元用线,粗细差别不大明显,采用线的疏密来区别人物之间及各部位之间的前后关系。这是他运用线描形式的独到之处,从中可看出武宗元师法吴道子,兼融张萱周昉等人的线描形式来丰富自己。

玉女神采灵动

他在洛阳上清宫绘制的三十六天帝像中,以宋太宗的形象画赤明和阳天帝,其绘画技法的高超、对于人物神态的捕捉,受到宋真宗的赏识。

因此当宋真宗下令修建玉清昭应宫之时,武宗元受到重用,由他与王拙分别主持壁画的左右两部。

武将孔武有力

20世纪50年代,这份《朝元仙仗图》粉本被旅美华人收藏家王季迁,在犹太古董商手中以六幅古画易之。王季迁如获至宝,兴奋至夜不能寐。他查找相关的资料,认定此幅画为武宗元的真迹。

在王季迁将自己的发现整理成文之后发表,却引来了一场官司,犹太古董商认为王季迁欺骗了他,然而最终法官还是判了王季迁胜诉,这一场胜诉也使王季迁顿时知名度提高。

2005年,王季迁后人将《朝元仙仗图》托管于上海一家银行的保险箱,2009年发现其真迹已被人掉包,至今下落不明。

玉女受捧莲花熏炉

《朝元仙杖图》足以代表北宋人物画巅峰状态,无论是线条勾勒的技法,人物的造型特征,衣纹穿插的规律还是人物组织构图的方法,无处不值得人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应用,被历代人物画家尊为白描范本。

元代留存下来的永乐宫壁画,更是对于《朝元仙杖图》的直接传承。还有白描画家李公麟、元代赵孟頫、明代陈洪绶、清代的任伯年等诸多古代画家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于《朝元仙杖图》笔法的学习。

武将肌肉坚硬

关于《朝元仙仗图》

是武宗元绘制的一卷宏大的道教画;

共绘制了身份、等级各不同的八十七位神仙;

其线条颇具吴带当风的特色;

代表北宋人物画巅峰状态;

对后世白描人物创作影响巨大。

阅读数 6.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