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1943 年 7 月 5 日,库尔斯克战役;后果:1944年7月20日,女武神计划
前因
1943 年 7 月 5 日,库尔斯克战役。
1944年6月6日,英美联盟国将数量庞大的军队从数千艘船只上倾斜下来,以史上最为宏伟的构想和最有效的运作,登陆法国诺曼底海滩。
德国人在抵抗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战役中遭到惨败,赔上了西线战局和第三帝国的命运。
诺曼底战役的时间地图
德军维尔纳少校正从奥马哈海滩的碉堡上凝视着大海,他看到了无数船只、武器和士兵相继登陆的一幕:“这是德国的末日”。
他立刻上报了德军指挥部,告诉他的上级布洛克少校,进攻已经开始,一万艘船就停在海边上。
布洛克不信,他让维尔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严厉的道:“美国人和英国人没有这么多船只,没人有这么多船只。”
不过维尔纳并没有闭嘴,他让布洛克到这里来亲自看一看。
在短暂的停留后,布洛克沉默了,随后他询问维尔纳船只往哪个方向行驶。
“正朝向我。”维尔纳回答。
当盟军的队伍在诺曼底大批量登陆并组织战斗的时候,希特勒正在睡觉,整个德军在诺曼底只有一个坦克师,陆军元帅隆美尔在德国,诺曼底驻军的司令官在布列塔尼指挥演习,后备装甲部队的指挥官正在跟一个法国姑娘睡觉,怎么都找不到。
为什么面对盟军的大规模反攻,德军会处在一种完全没有防备的状态?
实际上,德国并不是没有预料到盟军的反击。德国在北非突尼斯战场战败后,希特勒就估计到德国会遭到同盟国的进攻。
但对于同盟军到底会在哪里登陆,重点攻击什么地方却一直没弄清楚。

大部分德军将领都认为盟军的登陆点是与英国距离最短的加莱,就连德高望重的伦德施泰特元帅也持同样看法。但唯有在北非与盟军战斗过的隆美尔元帅认为,最危险的地区应该在东部塞纳河口和西部的科唐坦半岛之间。
这里,正是诺曼底登陆的地方。
就这一问题,隆美尔和西线军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伦德施泰特认为,用后方高度机动化的坦克粉碎盟军才是上策,作战地点不应该放在诺曼底海滩。西线装甲部队的司令官甚至私自乘飞机面见希特勒,他劝说希特勒不要接受隆美尔的计划。
本来希特勒是支持隆美尔意见的,但他也不得不考虑别的可能。
但要命的是,从1943年10月开始,美国将军巴顿在加莱对岸开始“组建”军队。
几方因素让希特勒动摇了,他最后还是在加莱附近部署大批精锐部队,不愿意将大部队分给诺曼底。
不过,虽然被队友坑得很惨,但战事还是被迅速赶到诺曼底前线的隆美尔控制住了,他指挥德军对盟军进行了有效的反击。
三个德国的装甲师奉命调往海滩,在东线防御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丘吉尔甚至亲自飞往诺曼底与蒙哥马利将军商量对策,因为他为东线进展的缓慢感到非常焦虑。
在六月的第二个星期,美军对东线上的科唐坦半岛进行了猛烈的冲击,6月26日,英国人发动了“爱普森”行动,直指奥东河两岸茂密的森林。六万联军同六千辆坦克一起发动进攻。

隆美尔
然而德军却依然成功抵挡住了英美两国的联合攻击。军事历史学家至今对德国武装部队以微弱的军力抵抗住了这些进攻感到惊讶。此前,德军已经被苏联削掉了两百万人,但它依然能在诺曼底地区抵抗出美英联手的打击。
但隆美尔心里非常清楚,这样的抵抗维持不了太久。
德军资源匮乏,兵力不足,尤其是还没有制空权。他在主持建设滩头防御阵地时,曾要求每月送来1000万个地雷,可德国的兵工厂倾尽全力,每月生产出来的地雷也只有十几万个,还要分配到全部战线上。他的手下是死一个就少一个,装备是用一个就没一个。
反观盟军,无论人员还是装备的损失都能在短时间内补齐。相比之下,德国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而当隆美尔以坦诚的姿态对德军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预言前线即将崩溃,请希特勒尽快做好准备,或者准备和谈。希特勒恼羞成怒,他大骂隆美尔并直接中断了会议。
毫无疑问,这次会议显示出纳粹高层不可弥合的矛盾。7月3日,希特勒撤换了西线总指挥伦德施泰特,给隆美尔安了一个更难搞的上司。
然而这时候,无论换谁来都无济于事了。
8月25日,盟军越过塞纳河并且占领巴黎,开始了向德国边境的快速推进,诺曼底战役至此结束。
后果
1944年7月20日,女武神计划,刺杀希特勒。
结论:当英、美联军成功登陆诺曼底时,完全出乎了德国人的意料,使得德军的行动和指挥陷入到了混乱。所以说,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一次重要的海上登陆作战。因为,这次登陆战役的胜利不仅成功开辟了欧洲战场,还进一步加速了纳粹德国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