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的日常,那才是生活——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四景山水图》是刘松年的代表作品之一,全卷分春、夏、秋、冬四幅,此画是四时山水绘画题材流传下来保存最好的一件。画作将南宋都城杭州当时官僚享乐的场景和生活态度描绘的淋漓尽致,画工精湛,设色典雅。

刘松年画考之小说,平生不满十幅。此图四幅,作写数年始成。今观笔力细密,用心精巧,可谓画中之圣者。

—— 李东阳题记

画花果草木,自有四时景侯。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四景山水图》(局部)

2018年8月,故宫博物院发行《四景山水图》特种邮票,不仅集邮爱好者争相购买,社会各界都对此产生极大兴趣。

这版邮票,以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为原型。“四景山水”是一种很普遍的题材,也称四条屏,从山水画的发展演变历史来看,“四景山水”在唐代或已出现。

王维曾在《山水论》中对“四景山水”进行过阐释: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

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

秋景则天如水色,蔟蔟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

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案,水浅沙平。

然而就现有的史料与考古资料来看,唐代虽有组屏形制但却未见四季组屏的样式,两宋以后,此题材才流行于画坛并影响深远。至今,四时山水仍是当下很多山水画家喜闻乐见的题材。

《四景山水图》特种邮票

南宋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是四时山水绘画题材流传下来保存最好的一件

刘松年作品传世者颇为稀少,从前代著录中可知,他的山水画多表现江南一带风景,特别是西湖园林的优美景色,并穿插以文人贵族的闲适生活,少数还图绘了仙山楼阁的神仙世界,适应着那一时代上层社会的审美情趣

刘松年《秋窗读书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杭州西湖以山水之美而名扬天下,宋室南迁以后,耽于嬉游逸乐的南宋君臣,又对湖山胜境进行开发和营建,风景更加明媚秀丽,一时华堂凉阁、高台美榭遍布湖区,让人直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四景山水图》描绘的便是西湖边上的景色,让我们跟随刘松年此画,去欣赏当时西湖贵族庭园别墅的四时美景吧。

四景山水图全卷

刘松年

踏青,春花烂漫,杨柳吐叶

春景作品描绘的是堤岸边的庄园,桃李争艳、绿柳成荫,湖上水汽迷蒙,“雾锁烟笼”使得画面中远山模糊不清,突出了楼阁的秀美,园中桃花盛开,正是春季特有景象。

园外小桥流水,水草渐绿,已经开始恢复生机,如有诗云:“云满山头树满溪,春风浩荡绿初齐”。重楼深院掩映于山林之间,宽敞幽静,绿柳之下行人在踏青,堤头两侍者牵马携盒向小桥走近。

台阶下仆人忙于清理担具,随从主人倦游归来。正如诗云:“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四景山水图》之春景

绿柳之下行人在踏青

仆人忙于清理担具

纳凉,夏木浓荫,碧荷点点

夏景画湖边之水阁凉亭,傍石坡而望远山,庭前点缀以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扶衬以木桩梁架,有点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

主人端坐中庭纳凉观景,旁有侍者伫立。观望远树遮天蔽日,园中繁华盛开,湖中睡莲烂漫,鲜明物象充分表达了夏日炎炎,树荫下观景,惬意清凉,仿佛可触摸到湖面拂来的阵阵清风。

《四景山水图》之夏景​

水阁周围荷叶片片

观山,秋高气爽,霜林尽染。

秋景画老树经霜,朱紫斑烂。庭院环绕以树石围墙,有小桥曲经通幽,与外部湖山景观相隔离,似乎有遮挡秋之意。

庭中窗明几净,一老者独坐养神,有侍童汲水煮茶,一派闲情逸趣,不减文人半点雅致。

窗外丛书渐露霜红,一丝秋风,半卷寒意,桥栏边一孩童戏水,两座小桥分别于园门内外,结构却不相同,使得游园不同的玩味。正如李白诗:“秋色无远近,山门尽寒山”的意境。

《四景山水图》之秋景

一老者独坐养神

侍童汲水煮茶

赏雪,山裹银装,万籁寂静。

冬景画湖边四合庭院。高松挺拔,苍竹白头,远山近石,地面屋顶,都铺满积雪,显得茫茫一片,呈现在眼前的是水浅沙平,借地为雪、清新空明的冬季景色。

桥头一老翁骑驴张伞,前者侍者导引,似乎为了寻诗觅句,无妨踏雪寻梅,颇多闲适之趣。

后庭一女子掀帘侧身向外探望,似是怕寒风侵袭,又被雪景所诱惑。

《四景山水图》之冬景

桥头一老翁骑驴张伞,前者侍者导引

后庭一女子掀帘侧身向外探望

四景画面皆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或富丽,或古朴。

山石以小斧劈皴法出之,苍逸劲健,行笔设色严谨而注重法度,画中人物虽小而形神完备

纳凉观荷的主人

构图界于全景山水与以“马夏”为典型代表“边角之景”两者之间,主体景物集中在一角一边,四幅作品春为右下角,夏为左下角,秋为右下角,冬为左下角。

一开一合相互对应,视平线在同一视角流转,山水就势相连,像极电影的蒙太奇,从右向左春夏秋冬浏览,四季感描写鲜明,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情调,再加上繁复细致的界画,感受更加细腻真实。

这四幅画都非常注意对比,如黑白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等,这种手法的应用表现出了刘松年的独特用心,四时景象更鲜明。

湖边桃花烂漫

整幅作品面貌古朴,笔法精严,极富南宋画院作品的特色。

临安(今浙江杭州)作为南宋都城所在,高官显贵们的庭园别墅建造甚多,而画家刘松年,后世列其为“南宋四大家”之一,是“四家”中画风最为精致细微的一家

淳熙年间进入画院,历经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身为画院画家,又长年生活其间,描绘这些贵族院落景色自然得心应手。

豪华的贵族院落

总体而言,刘松年的《四时山水图》面貌古朴,笔法精严,极富南宋画院作品的特色,对后世界画、山水画影响深远。

为表现士绅官僚优裕闲适的生活,画家的注意力从山川自然的野韵转,移到人工营造修饰的景物,形成山水风光与建筑空间交融的风格。

画中对于四时园林之景的细致描绘,是建筑史和园林史讲到南宋时必引的形象资料。同时这种题材风格的转变,也是我们研究南宋时期贵族享乐生活的可贵图像资料。

细致刻画建筑

关于《四景山水图》

南宋都城杭州盛世景象;

四景题材的山水画保存最完整的一幅;

画面皆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同时结合界画技法,

四季感描写鲜明,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情调;

是建筑史和园林史讲到南宋时必引的形象资料。

阅读数 2.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