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康布雷齐和约》:意大利战争终曲
前因:1、1494年,法国发动对意大利的领土争夺战;2、1558年,法军占领加莱;后果:1、1559年,法国失去萨伏伊公国,但获得了洛林和加莱。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

1、1494年,法国发动对意大利的领土争夺战。

2、1558年,法军占领加莱。

公元1559年4月,在法国北部城市康布雷齐,法国分别与英格兰和西班牙签署了结束意大利战争的《英格兰-法兰西条约》、《法兰西-西班牙条约》,这两项条约统称《卡托-康布雷齐和约》。

根据英法和约,法国可收复加莱地区(法国北部沿海城市,与英国隔多弗尔海峡相望),但要向英国支付50万克朗的补偿。

而法西和约则规定,法国必须放弃对意大利的领土要求,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撒丁米兰公国和意大利中部的领地由西班牙统治;恢复1536年被法国征服的萨伏依公国的独立主权;科西嘉并入热那亚共和国。

就这样,意大利的控制权从法国转移到了西班牙。从1494年起持续65年的意大利战争结束了,而法国四任国王不惜代价,倾举国之力多次出征换来的胜利果实,一朝尽失。对法国更不利的是,失去意大利之后,法国几乎被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领土形成的包围圈圈在了中央。

如此“憋屈”的条约,法国国王亨利二世怎么就签了呢?

查看完整族谱

亨利二世的族谱

其实这首先是一项及时止损的选择。

远征意大利的战争打了65年,这期间,法国虽然先后占领过那不勒斯、米兰、西西里等地,但每次都是还没站稳脚跟,就被欧洲诸国组成的反法联盟驱逐出去。

这笔“买卖”,不只是赔钱,有时候还要丢脸。比如1495年的福尔诺沃战役,查理八世被反法盟军追着跑,险些客死他乡;1511年,路易十二被六国同盟围攻,最后不得不割地赔款求和;最惨的是1525年,弗朗瓦索一世竟然在战场上被俘,成了西班牙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阶下囚,为了赎身,弗朗西斯一世不仅放弃了意大利半岛领土、割让了勃艮第公国,同时,还搭上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给西班牙做人质。

1547年,当年在西班牙做过人质的亨利二世继位。到亨利二世这一代,王室已经欠下二千万里弗以上的债务,几近破产。亨利二世也意识到,旷日持久的战争已经变成了一项“疲马之间的赛跑”,再拖下去有害无益。

其次,法国虽然失去了意大利,但是在东部和北部沿海获得了领土上的补偿,亨利二世深知见好就收的道理。

面对强敌和仇家查理五世,亨利二世起先态度坚决,联合荷兰、瑞典等新教国家,以及德意志诸侯一起对抗查理五世。1552年,趁查理五世受困于国内矛盾,亨利二世派军队进占德法交界处的洛林地区,从而把法国边境向东推进了一大步,使得巴黎得到了更大的纵深防御空间。这对法国的国家安全来说意义非凡。

1556年,查理五世逊位,其子腓力二世继承了西班牙王位。腓力二世在两年前娶了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英格兰理所当然加入了反法阵营。1558年,为了报复英王,亨利二世派出吉斯公爵围攻英国在欧陆的最后一块领土——法国北部沿海城市加莱。最终,加莱被法军攻陷。

加莱到底有多重要?其一,它与英国本土的多佛尔港仅有30余公里的海路之遥,是进出欧洲大陆的咽喉要塞,也是英格兰的羊毛、皮革、锡、铅等物资进出口的重要通道,其海关关税曾占英格兰税收的三分之一,是英王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二,加莱是法国与西班牙属地之间的缓冲地带,对于法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鉴于西班牙和英格兰的关系,假如加莱地区在英格兰手中,哈布斯堡家族的包围圈就完整无缺了,这是亨利二世最忌讳的事。有了加莱,就有了钱和边境安全感。

假如哈布斯堡家族和英国愿意承认法国对洛林地区、加莱地区的所有权,亨利二世没有理由不见好就收。

其三,亨利二世其实最不愿意割让法意边界的萨伏伊公国,但通过联姻,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法王亨利二世

萨伏伊公国地处意大利西北,是法国进出意大利半岛的屏障和门户,也是整个意大利战争期间法国在意大利半岛的立足点。交出萨伏伊,不仅意味着彻底放弃对意大利的野心,还相当于把自己的南部腹地暴露给统治意大利半岛的西班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亨利二世要求在《卡托-康布雷齐和约》明确规定:萨伏伊公爵必须娶自己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作为法国放弃萨伏伊地区的交换条件。萨伏伊公爵十分勉强地接受了这桩赤裸裸的政治婚姻,这才让亨利二世放心。

疲于征战的亨利二世在为自己争取到可能的最佳条件之后,才在和约上签字。而随着和约的签订,欧洲强国之间的第一轮争霸也落幕了。

后果:

1、1559年,法国失去萨伏伊公国,但获得了洛林和加莱。

结论:此和约的订立标志着法国历经四任国王,持续65年的远征意大利军事活动以失败告终,在第一轮欧陆争霸之中,法国输给了包含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等国家在内的哈布斯堡王朝。

但通过此和约,法国占据了英国在欧陆上的最后一个据点加莱和东部的洛林地区,也就形成了与今日法国相差无几的法国疆域图。

阅读数 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