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古《佛涅槃图》
日本描绘佛涅槃图,既继承了中国的某些图像传统,又发展出日本独有的绘画特色。无论是色彩,还是作品使用线条的方法,《佛涅槃图》都已形成独立、完善的体系。

明虽灭尽,灯炉犹存。

——《涅槃经》

《佛涅槃图》(“应德涅槃”局部)

释迦牟尼八十岁时,对阿难说:“我今年已老矣,衰耄矣,旅程将尽,寿命将满。我行年八十,譬如旧车,方便修理,尚勉强可行。”

随后,便出现佛教文化最动人心弦的一幕——佛涅槃。

经云: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佛大音普告,声至有顶;面门放光,遍照三千,六趣遇光罪垢消除:众生悲鸣,大地山海皆悉震动。

如此动人心魄的时刻,佛光普照的场面,如何让信众看到,感受到?

在佛教传播及世俗化的过程中,诞生了专门表现佛涅槃的图像,即涅槃图

莫高窟第428窟《涅槃图》,约6世纪

何谓涅槃图?

后世信众为了缅怀释迦的遗德,报答佛恩,在每年2月15日佛主忌日之时,信徒为其举行涅槃会。为涅槃会上绘制而成的诸多画像,在法会上作为本尊,即为涅槃图。

《涅槃图》一般描绘的是描绘释迦牟尼佛横卧入涅槃时,躺在沙罗双树下的寝坐上,静静等候肉体临终时刻的情景。

佛涅槃图

佚名

释迦圆寂后,历经漫长的岁月,宗教进入末法之世。在日本平安贵族中,再次唤起了对释迦的尊崇之念。

在当时,每年二月,各地寺院都会举行涅槃会,宫中亦然。每次涅槃会都要悬挂大幅涅槃图。

高野山金刚峰寺的《佛涅槃图》,创作于白河天皇开启院政制度的应德三年(1086),被称之为“应德涅槃”,就是其中的杰作,也是日本存世最早的佛画之一。

由于该阶段的佛事法会在规模上的巨大化,相应的佛像和佛画在尺幅上也随之变大。作品被学界公认为兼具唐代涅槃图的样式与北宋绘画的柔美色泽。

作为平安时代大画面佛画的存世作品,本图极为珍贵。时至今日,作品已历时近千年,但出乎意料地保存完好。

涅槃的释迦牟尼与众信徒

佛涅槃图的画面构成,主要包括来自《大般涅槃经》《佛母经》等佛教经典中提及的固定图像,比如躺着的释迦牟尼、围绕在他身边的佛弟子们、佛教诸神、娑罗双树等。

在横长式画面的中央,释迦牟尼身躯略为倾斜,前方摆着置放供品的桌子,其左侧放着有佛衣的几案。

沙罗双树下的释迦牟尼,右手垫在头下,枕北面西,右肋朝下横躺,双脚并列横躺在寝台上。他面部丰润,闭目似睡,头蓄螺鬓,双耳垂上各戴一圆形绽花耳环,头垫扁形荷花枕,体态修长,身着袈裟,慈祥端庄。

《佛涅槃图》中佛主头部

画作中的释尊是金泥身,衣纹以切金纹样的金泥彩予以表现。释迦身穿的服饰纹样,巧妙地用堆集的金泥表现,借此体现“佛身不灭”的观念。

画家对释迦牟尼细致入微又深入灵魂地刻画,淋漓尽至地表现了涅槃这一主题。涅槃,并非世人理解的生命的终结。《涅槃经》:“若见佛性能断烦恼,是则名为大般涅槃。”

面对画作,仿佛从中感悟到超度广大众生的佛祖的德高望重。

神貌各异的信徒

释迦牟尼周围,描绘了多达七十人以上的会众。画家以向心式构图,以佛为中心,人物呈放射状,布势雄伟。

信徒人物众多,神貌各异。有冷静地守护着他圆寂的菩萨,有陷入极度悲伤中的十大弟子,还有得知释迦肉身即将离去,奔赴而来的各种飞鸟禽兽,它们也被表现得异常精致。

奔赴而来的各种飞鸟禽兽

众多弟子和动物等一切有情者,都处于悲痛之中。悲叹忧伤的罗汉、诸王以及大众,整个场面的气氛寂静而豁达,充溢着古代气息。

信徒们表情各异,或悲恸,或穆然,或惊诧……与佛陀平和安详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表情、举止,也推高了场面的戏剧性。既烘托出倾听佛法的肃穆情景,又展现出护卫佛法的威严场面。

画面左上方,是从天而降,由阿那律引路的摩耶夫人。围绕在壮丽的释迦肉身旁的众菩萨,上空的摩耶夫人,身姿威严,丰颊肥体,天衣薄如蝉翼,是典型的唐代美人形象。

沙罗树下的众菩萨

与佛主金色调为主的色彩不同,他周边的菩萨是白肉色身,轮廓以红线描出;罗汉等大众,则用红黑线画出肉色身。

此外,画面还使用了各式各样的中间色调,包括绿色等颜色,色彩饱满,画风华丽。不同颜色,表达不同的身份,也起到丰富画面色彩的效果。

表情丰富的罗汉

画中佛衣及佛钵的轮廓线,以具有粗细变化的线条表现,这是当时佛教重要的发展趋势。目睹涅槃重生的在场会众,亦惊亦喜的情感流露,经由精巧的线条描绘及向心式的构图,生动地表现出来。作品成功地表现出了庄严肃穆的佛教氛围,传达出佛教教义与精神。

画面视角始于释迦足部上方,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位于长方形画面中央的释迦被放大,其周围的弟子及诸菩萨、神仙、鸟兽类被放大,作品的画面构成具有将涅槃的情景进行特写的特质。

作品的画面构成,高贵的人物表现,释迦佛动作神态的描绘,是平安时代涅槃图显著的特征之一,也为后世涅槃图建立了基本图示。

释迦摩尼身上讲究的装饰

日本描绘佛涅槃图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既继承了中国的某些图像传统,又发展出日本独有的绘画特色。《佛涅槃图》等主题性绘画作品,无论是色彩,还是作品使用线条的方法,都已形成独立、完善的体系。

飞鸟时代奈良时代,从平安时代再到镰仓时代,日本有许多佛画精品流传下来。这些作品的古典风貌和精湛技艺,在历经岁月的沧桑之后,依然令今天的人们叹为观止。

这些历经岁月沉淀,保存下来的画作,不仅是日本佛教文化与佛教艺术发展的见证,也是中日交流的图像见证。

《佛涅槃图》15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关于《佛涅槃图》

是日本存世最早的佛画之一;

兼具唐代涅槃图的样式与北宋绘画的柔美色泽;

画面构成,主要包括佛教经典中提及的固定图像;

作品成功地表现出了庄严肃穆的佛教氛围,传达出佛教教义与精神;

是日本佛教文化与佛教艺术发展的见证,也是中日交流的图像见证。

阅读数 2.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