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意大利战争结束;后果:神圣同盟瓦解。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意大利战争结束:1559年,通过一系列战争,法国与西班牙达成和解,签订《卡托—康布雷西和约》,从此法国放弃除萨伏衣和庇蒙特以外的所有意大利领土。
1571年,奥斯曼帝国海军进攻威尼斯,威尼斯向天主教国家发出求助,在教皇庇护五世的主持下,西班牙与威尼斯、教皇国组成神圣同盟一同对付奥斯曼,最终在勒班陀海域击败了奥斯曼海军,提升了天主教国家的士气。
当时的欧洲依然是西班牙、奥斯曼、法国三个霸主鼎立的局面。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秉承了父亲卡洛斯一世的遗志,继续与法国和奥斯曼争雄。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
奥斯曼帝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屡屡侵犯西班牙在地中海的领地,腓力二世的做法和父亲当年的做法一样,就是联合教皇说服其他天主教国家结成同盟,一同对付奥斯曼帝国。同盟还没结成,奥斯曼先动了手。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君主)塞利姆二世刚上位没几年,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主动挑起战争。塞利姆二世派出两路海军,一路军进攻威尼斯在东地中海的重要岛屿塞浦路斯,一路军直扑亚德里亚海峡。
大敌当前,威尼斯赶忙向天主教世界求救。腓力二世本就有结盟的想法,于是在教皇庇护五世的支持下,威尼斯、教皇国与西班牙很快达成了神圣同盟,一同对付伊斯兰世界的奥斯曼帝国。经各方的讨价还价,最终由西班牙和威尼斯各出上百艘战船,前去迎战。
奥斯曼这边的海军由阿里·帕夏率领,此人陆战经验丰富,但是海战经验几乎是零,这次能担任总指挥,全凭以前在政治斗争中站对了队伍。他率领的船队规模和神圣同盟军差不多。
神圣同盟军行到半路,接到塞浦路斯已经被攻陷的消息,于是有人想放弃。不过好在多数人仇视奥斯曼人,想和他们一较高下求得荣誉,同时也传来了阿里·帕夏的舰队正停在勒班陀港的消息,于是神圣同盟军驶向勒班陀海域去寻找战机。

勒班陀港
神圣同盟军赶到勒班陀海域后,将奥斯曼的舰队封锁在了勒班陀港。因为港口的陆地上设有火炮,神圣同盟军不敢轻易驶进港口。时间已经到了深秋,天气渐冷,阿里·帕夏本不想出港迎敌,但是苏丹塞利姆二世急功近利,催逼阿里·帕夏出战。阿里·帕夏无奈,只得放弃地理优势出港迎敌。
神圣同盟军由腓力二世的弟弟胡安统领,胡安年纪轻轻但已经战功赫赫,尽管和阿里·帕夏一样没有海战经验,但手下的猛将有不少,如乔瓦尼、巴尔巴里戈……双方各以左中右的三军布局展开大战。

表现勒班陀海战对阵情况的相关画作
神圣同盟军的战船设置了两倍的火炮,因此奥斯曼军的右翼和中军在交火中占据了下风。奥斯曼军的左翼由著名海盗头目乌鲁奇指挥,他以娴熟的能力和数量优势占据了上风。神圣同盟军的右翼指挥官是乔瓦尼,他是热那亚人,因为与海盗头目乌鲁奇对战不利事后还遭到了威尼斯人的诟病,因为中军是威尼斯人。
海盗头目乌鲁奇击败乔瓦尼后来帮助中军,然而已经晚了,阿里·帕夏已经战死,右翼指挥官落水后被敌军捞上来斩首。现在的奥斯曼军只有乌鲁奇率领的左翼还有战斗力。
这时,乔瓦尼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率船队来包抄,之前他只是保存实力。更让奥斯曼军绝望的是西班牙海军名将巴赞率一支海军已经赶来支援,乌鲁奇见事不好,带队逃跑了。

勒班陀之战
神圣同盟军取得了胜利。统计下来,神圣同盟军损失上万人,十几艘战船;奥斯曼军则损失3万人,200多艘战船。
后果
神圣同盟瓦解:1573年,威尼斯共和国单独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约,神圣同盟宣告瓦解。
结论:勒班托海战后,奥斯曼的海军遭受严重打击,对西班牙、威尼斯不再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