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民间经常会挂“钟馗捉鬼”像来消灾,清末画家任伯年就创作过多幅钟馗像,其笔下钟馗形象尤为经典。从人物动态安排,小鬼形象,都巧妙至极。
伯年于人像、人物山水、花鸟、工写、粗写,莫不高妙。
——徐悲鸿

任伯年《钟进士图》(局部)
开元年初,唐玄宗经翠华还宫,不幸身患疟疾,医治一月有余,仍不见效。
入夜,玄宗梦见一小鬼盗其物,正当怒气冲冲之时,又见一蓬发虬髯、相貌奇丑的大鬼,只见他“捉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
玄宗惊问:“何人也?”身着蓝袍的大鬼答曰:“臣钟馗氏……誓与陛下除天下妖孽!”
玄宗醒来,疟疾不治而愈,甚感惊奇,于是令画师吴道子按梦中所见,绘出钟馗像,挂在宫中,伏魔驱邪。钟馗也因此扬名立万,成为捉鬼大师,流传至今。


龚开《钟山出游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都有画家以钟馗为题材进行创作,龚开《钟山出游图》、颜辉《元夜出游图》、王蒙《钟馗寒林图》等等。钟馗形象在中国画坛深深扎下了土壤,一直到延续到清代。
晚清画家任伯年所画的“钟馗”真迹已逾十幅,形象尤为经典。从人物动态安排,小鬼形象,都巧妙至极。
但这些钟馗形象构思各不相同:有手指揪起小妖而令旁边鬼怪目瞪口呆者,有脚踩妖魔却漫不经意者,有背手持剑四顾而四周邪魔销声匿迹者,也有嘴衔利剑而群妖辟易者,各幅钟馗之眼神、手势、细部、表情迥异,但皆甚传神,而不是重复或抄袭自己。

任伯年《朱钟馗》河北省博物馆藏
任伯年于1891年所绘的《钟进士图》,画面中的钟馗,双手交叉,一手握剑,双眼向斜上角瞪,目光如炬,身体缩作一团,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
画中人物刻画主次分明,细节集中于面部,胡须连同头发向四面散开,将有怒发冲冠之势。须发根根细致,勾线过后以淡墨微染,更显浓密。双眉紧促,眼窝处微染,鼻头突出。
钟馗身上的衣纹多为意笔用线,行笔速度快,简练精辟。中锋用笔,在结构处顿笔转折,提按顿挫,使得衣纹富有层次感。脚靴部分以重墨染之,与头部进行呼应,避免了头重脚轻的现象出现。
整体气脉连贯,从眼神,须眉,衣纹,手臂,再到手中的利剑以及腰间的剑鞘,以“之”形向下运动,引导了观者的观察重点,收放自如,完美地体现了任伯年人物画构思的巧妙,在画面也掺杂了许多西画的思维。

任伯年《钟进士图》中国美术馆藏
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的《钟进士斩狐图》,人物动态较为明显。任伯年以朱笔描绘钟馗,墨色勾勒妖狐,一脚踩在妖狐的背上,手中的剑即将出鞘,衣袖飞舞。
妖狐回头恐惧而又无力地望着钟馗,而钟馗在那一瞬间就仿佛是要炸开,浑身的肌肉都处于极度绷紧的状态。妖狐是由人变兽的状态,被钟馗定睛识破,踩在了角落。
这种主次关系的安排,表现了钟馗的刚正不阿,以正压邪的处事态度,同时也是任伯年处在乱世中的内心独白。

任伯年《钟进士斩狐图》天津博物馆藏
任伯年,又名任颐,晚清“海上画派”中的代表人物,也同蒲华、吴昌硕、虚谷被称为“海上四杰”。
任伯年最大的成就就在于人物画的创作,其作品以传统绘画、民间绘画、西洋绘画作为三大基石,传统内容所占比重最大,并且更加的注重笔墨功夫。寥寥几笔,人物便有传神之效。
任伯年的人物画题材广泛,兼具历史、神话故事还有民间传说中的主角,这些主角既有能够打鬼驱邪的钟馗,也有古代的帝王、官吏、文人等等,同时也不乏仪态万千、楚楚动人的仕女。
这些人物画扎根于传统,以钉头鼠尾、游丝白描的线条来概括衣纹,而面部却是带着西方的光影表现,在高光区有留白提亮,人物脸部更加的立体,轮廓骨感表达准确。
非常明确的中西结合表现手法,但是却又偏重于笔墨功夫、线条功夫,以线来表达面。

任伯年《梅花仕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钟馗”是任伯年表现较多的形象之一。“钟馗”来源于中国道教,是一位能够打鬼驱邪的神。中国古代民间经常会挂“钟馗捉鬼”像来消灾。古书记载的钟馗为人正直、才华横溢,然而却生得铁面虬鬓,相貌奇异。
有研究者认为,任伯年的钟馗,是由民间画家和爱国情怀掺杂而来的,所以他多借钟馗表达心中的义愤之情,同时还带有着劝诫、驱邪纳福的想法。

打鬼驱邪的钟馗
1840年正值鸦片战争爆发,任伯年出生,其父亲是一位米商,同时还是一位民间画师,尤其擅长人物写真,任伯年自幼便受到熏陶,当他发现了任伯年这一天赋之后,便将自己所掌握的民间肖像技法,悉数教给任伯年。
后来任伯年长大后,先后受到任熊、任熏的指点,并获陈洪绶遗法。很快,任伯年对陈洪绶的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且能够在其中突破其法,形成自己的作画风格,独树一帜。
在帝国资本入侵下形成半殖民地商品经济相对发展的上海,任伯年的人物肖像人见人爱、人皆求之,为其谋生开辟了一条广阔道路。
画作中透露出画工性与文人性、写真性与写意性、世俗性与精英性的并存或融合,使得其笔下的钟馗,时而充满了生活情趣、人情味,时而又绷紧神经剑斩妖魔。

任伯年《朱钟馗》上海博物馆藏
“我今欲借先生剑,地黑天昏一吐光”是任伯年在《钟馗图》中的题词,表达了任伯年为自己出生寒苦、终生布衣愤懑,同时又掺杂了许多正义之气,对人间的丑恶表达出了自身的蔑视之情。
虽有鼎盛的成就,人却英年早逝。吸食鸦片的他,体弱多病,在56岁就离开了人世,一颗画坛新星就此陨落。
任伯年笔下的钟馗形象,做到了雅俗共赏,既能获得大众的喜爱,又有专家的赏识。徐悲鸿年轻时,曾疯狂收集任伯年的画作,以多幅自己的画来换其一张画,在现今的拍卖市场上更是抢手。
可以说,任伯年在艺术史上具有转折性的意义,著名画家徐悲鸿称其为“仇十洲后中国画家的第一人”,英国《画家》杂志称赞他是19世界中国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任伯年《朱钟馗》浙江省博物馆藏
关于任伯年《钟馗》系列
作品数量多,钟馗形象变化多样;
完美地体现了任伯年人物画构思的巧妙;
体现了画工性与文人性、写真性与写意性、世俗性与精英性的并存或融合;
一定程度上钟馗是任伯年内心理想的寄托;
在艺术史上具有转折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