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日本与朝鲜半岛发生冲突;后果:物部麤鹿火讨平叛乱
作者:容城彬松 / 编辑:王莫失
前因:日本与朝鲜半岛发生冲突
大和政权向朝鲜半岛派兵复兴任那,新罗贿赂北九州筑紫的磐井阻碍进军。
公元527年,大和政权派大军经由北九州渡海援助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政权任那时,北九州筑紫的实力派磐井发动了叛乱,拦截进军,史称“磐井之乱”。
这一年的6月初,大和朝廷派出了一只6万人的军队,由近江毛野率领,前往任那。任那是朝鲜半岛南部的一块区域,具体的范围至今没有定论,但是大概是指半岛南部日本控制的区域,这一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次派兵主要是因为,新罗近年来占领了原来在大和政权控制下的南加罗和喙己吞两个地区,大和一方想要把那里夺回来。
但是这个计划不知道怎么着,竟然被新罗人知道了。新罗人一听,这六万人一下都过来还了得了?另一边还跟百济和高句丽对峙着呢,可没什么功夫在南边再打一仗,得赶紧想想办法。于是他们想到北九州有个磐井,在当地是一方霸主,做事十分强横,目无王法,不太听自己君主的话。
而且这个人听说近两年还一直有谋反的想法,就是不太果决,犹犹豫豫。如果能在他那动些手脚,阻拦大军渡海就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新罗人秘密派遣一些使节,带着一些值钱的礼物到磐井那里。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磐井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发起叛乱。

大伴金村
磐井发动叛乱后一共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率军封锁了整个九州岛的海陆通道,使九州岛上的贡赋和消息都无法到达大和朝廷那里。第二件事是拦截商船,把来自朝鲜半岛高句丽、新罗、百济和任那的商船全都招至自己的港口里面,不让他们继续向东方往大和政权的腹地进发。第三件事就是拦截近江毛野的军队。
磐井的军事封锁和拦截效果十分显著,近江毛野的军队迟迟无法进军。
磐井的叛乱引起大和朝廷的高度重视,因为磐井的行为实际上是拉着整个九州与自己站在对立面了。
当时在位的继体天皇听说消息以后,紧急找来大伴金村、物部麤鹿火、许势男人等重臣,十分焦急地问:“筑紫磐井现在造反了,已经把整个九州都控制住了,你们赶紧想想,谁能胜任主帅之职,带兵平叛?”以大伴金村为首的大臣们都认为,在当朝,正直、仁勇,精熟于军事的人,没有一个能超过物部麤鹿火的。
于是天皇马上派物部去平叛,物部也拍着胸脯跟天皇说:“嗐,那个磐井我知道,西边的一个蛮子,奸诈狡猾,道德败环,为人傲慢自大。现在是仗着自己占据了好地形,一时不好进军而已。他手底下那些人其实都不太服他,等我们朝廷天兵一到,打上几仗他自己就崩溃了。”
天皇一听也来劲了,跟物部说:“物部大人可真是将帅之才啊!分析精到。那我们到了九州以后,就好好给百姓一些恩惠,施行些善政拉拢人心。然后像大河决堤、大风席卷一样就平灭了他们!”
接着,亲自赐予物部麤鹿火代表征伐大权的斧钺,告诉他:“九州岛的事我就再也不管了,不需要问我同不同意,所有的事都给你自己决定。”物部麤鹿火就这样,在8月1日的当天,带着整个朝廷的希望出兵平叛。

物部麤鹿火
不过平叛的过程并不那么顺利,没有像物部说的那样轻轻松松。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的史料中没有记载。唯一知道的是一直到第二年的11月11日,物部麤鹿火才和磐井展开了决战。
这一战是在磐井的大本营,筑紫国的御井郡展开的。这一战,双方旗鼓相当,战了个昏天黑地。最后以物部率领的官军一方获胜。磐井的下场有两种说法,据《日本书纪》记载,是在战斗中被斩杀。
而据《筑后国风土记》记载,磐井在战斗时发现情况不妙,就赶紧逃跑了。最后跑到丰前国上膳县的崇山峻岭中,深深地躲了起来,官军始终没有找到他的踪影。
磐井之乱平定后不久,近江毛野就渡海前往任那,在安罗地区驻扎起来,开始实行复兴任那的计划。但是这个时候半岛上的情况也一直在变化,新罗早就已经腾出手来对付日本,甚至后来和百济联合起来一起攻击近江毛野。最终近江毛野由于能力不足还骄傲自大,败于新罗和百济联军,在回国的路上病死。
后果:物部麤鹿火讨平叛乱
物部麤鹿火讨平叛乱,近江毛野成功渡海,但是没有成功复兴任那。
结论:磐井之乱是当时大和、百济一方,与新罗之间围绕着朝鲜半岛南部利益的主导权之争。同时也是九州地区民众不满情绪的爆发,从此之后日本与朝鲜半岛的恩怨纠葛断断续续持续了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