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上帝之命而生,应国王之命而死。
文/全历史 哥特人的猫
1307年10月13日,在迅速地控制了圣殿骑士团的高层领导之后,法王腓力四世开始着手对圣殿骑士团进行异端审判。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曾经为宗教圣战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圣殿骑士团被扣上了异端之名,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圣殿骑士团是伴随基督教世界的十字军运动(此处可a至1099年7月22日的耶路撒冷)兴起的。1099年十字军攻占圣城耶路撒冷,但前往朝圣的信徒们的安全却受到周边穆斯林国家的威胁,因此各国出资建立骑士团,以保护朝圣者安全,圣殿骑士团就是因此被设立的三大骑士团之一(其余两个为条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
在骑士团建立过程中出力最大的就是法国卡佩王朝的君主们。卡佩王朝有鲜明的宗教烙印,历代君主有很多虔诚甚至狂热的宗教信徒,腓力四世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绰号美男子的腓力四世
但仔细查看腓力四世为圣殿骑士团所罗织的罪名,就很容易发现这次异端审判绝非是简单的宗教行为。腓力四世手下的异端审判官们宣称圣殿骑士团范有亵渎十字架和偶像、行为放浪(也就是同性恋)等罪名,但这些控告没有任何有效的证据。
而最后裁判所给出的说辞,是“加在它身上的异端罪名已经使它名声扫地”,“不能再指望善良的人们加入这个组织”,“再不立即决断会造成它的财产被破坏、挥霍殆尽”,因而必须取缔。这与岳飞(此处可a至公元1142年1月27日的临安)被安“莫须有”罪名一样,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
那么腓力四世对骑士团痛下杀手的真正理由又是什么呢?
第一、宗教狂热所催生的十字军运动难以为继,圣殿骑士团丧失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十一世纪末开始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不光为欧洲人带来了圣地耶路撒冷,还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这场宗教战争不可避免地演变为血腥的劫掠。
但战争本身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而攻占圣地所带来的狂热也伴随着穆斯林夺回耶路撒冷逐渐冷却。最终,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在远征途中死于鼠疫,十字军运动宣告终结,而依附于此的圣殿骑士团也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第二、骑士团作为不受国王控制的地方势力,挑战了腓力四世作为专制君主的底线。作为在圣战中出力最大的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攫取了很多特权。他们不光控制土地,还拥有在地方自主建立教会的权力,在教会控制地方命脉的中世纪,这等于默许骑士团实行自己的统治。他们甚至可以征收、乃至抢夺地方教会的“什一税”(中世纪重要的宗教税收名目,因需要向教会缴纳收入的十分之一而得名)。
可以想见,在腓力四世的眼中,此时的骑士团已经不再是他雇来看家护院的狗,而已经变成一条随时可能咬人的狼。在作为一名基督徒前,他首先是卡佩王朝的国王。于是腓力四世选择用铁腕手段,血腥地捍卫了专制王权的尊严。
与国王为了王权而铲除骑士团相比,教会的行为在此次审判中显得更加有趣。教廷在审判过程中一直在阻挠腓力四世的行动,可是在一切尘埃落定后,教会的教士甚至教皇本人,都对腓力四世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面对腓力四世对教权的公然冒犯,教会为什么会是这种反应呢?
第一、圣殿骑士团的坐大同样损害了教会的利益。中世纪的教会不是单纯的宗教组织,他们可以控制国家的经济、政务,甚至通过控制皈依上帝的国王来指挥军队。所以,教会的牧首们往往具有和专制统治者们相同的视点。因此圣殿骑士团的权力尾大不掉,也是教廷所不乐见的。

游戏《刺客信条》中的圣殿骑士
第二、法国是一个以宗教信仰为门面,行专制王权之实的国家。
中世纪的教权与王权斗争不断,双方都想将绝对权力掌控在自己手中。中世纪早期,领主贵族实力强大,他们往往依附于教会对抗国王,典型的案例就是亨利四世在斗争中受到教会和地方领主的双重威胁,迫不得已向教皇低头。(此处可a至1077年1月25日的卡诺莎城堡)。
但腓力四世的时代,情况已经大有不同。距离法兰克王国分裂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此时的国王权力已经今非昔比,而教会自身的纯洁性也在发展中被逐渐腐蚀,号召力大大下降。英国与法国先后与教廷脱离,由国王直接控制国家的教会事务。
腓力四世的手段在同时代的国王中最为狠辣。他相信自己才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而非教皇。他直接召开三级会议,率军攻进教皇住所,对卜尼法斯八世百般凌辱、殴打,使其羞愤而死。继任的克雷芒五世被腓力四世囚禁在小镇阿维尼翁,这就是著名的“阿维尼翁之囚”。今天的

今天的阿维尼翁教宗宫
最终,这场捍卫王权的争斗以腓力四世的完胜而告终。经过为期五年的审判,在国王军队的胁迫下,公会将圣殿骑士团的成员集体送上了绞刑架。
虽然腓力四世所打击的对象是骑士团而非上帝,但他的胜利无疑向欧洲申明了一个事实:国王在俗世拥有比那些虚拟的偶像庞大得多的力量。
于是,在十四世纪那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教会的偶像摇摇欲坠,而王权的图腾将取而代之。
历代评价
国王张起贪婪的帆驶进神殿。
——但丁《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