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列国(五):长达十四年的流浪,终于回到原点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孔子的时间地图

公元前489年,受困于陈蔡之间的孔子,在子贡游说楚昭王的情况下,终于有惊无险的被接到了楚国当座上宾。与此同时,楚昭王甚至还有意封给孔子700里的土地,让他作为楚国之下的一位附庸国主。眼看孔子即将拥有一处可以实现伟大理想国的地方,但这一切却被楚国令尹子西全部化为泡影。

《史记·孔子世家》:“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

查看完整族谱

子西的族谱

令尹子西,是为楚国公子申。他是楚平王的庶长子,更是楚昭王的异母兄。当年楚国被吴国攻入首都郢城,几乎灭国,令尹子西随后便在复国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楚国复兴后,开始再次对外侵略,也碰巧对上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时机,举手之劳,便救了危难受困的孔子一行人。正当楚昭王想要给孔子封地时,令尹子西便出来反对了。由于孔子的门生都是当时精明能干的人才,子西便举子贡、颜回、子路、宰予等人作为例子,告诉楚昭王孔子门生如此杰出,赐予他封地无疑是如虎添翼,对楚国的将来就是养虎遗患。

另外,孔子本来就提倡正统宗法等礼乐制度,楚国本就是一个位于南边的诸侯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才僭越称王。若是扶植了孔子等人成势,将来怕是连王之名都要被剥夺了。楚昭王一听,子西所言不假,因此,楚昭王对孔子一行人的态度180度大转变,也就不再热情款待孔子了。

关于孔子来到楚国时,所居住的都城,目前尚未厘清。楚国都城称为郢,是源于楚人故地“郧”字改动而来的。最初,楚国应该建都于丹阳,也就是今日湖北的枝江市。后来,吴国攻入的楚都郢城,则是楚文王在位时迁到荆州的新都城。郢城被攻陷后,楚昭王只得迁往鄀都。现在推测,鄀都可能位于湖北宜城。但由于并没有明确的都城遗址发现,一切都还无法定论。

现今位于宜城市东南7.5公里处,确实发现了一处楚国都城遗址。此处名叫“楚皇城遗址”,城址四周至今仍保存有封闭的土筑城垣。在城墙东南面还发现了烽火台遗址,外城城垣共计有6座城门。不过,楚皇城遗址究竟是楚国众多都城中的哪一座,目前还未厘清。据记载,楚国自建国之后,迁都达七次之多,依序为丹阳、郢都、鄀都、鄢都、陈都、巨阳、寿春。但根据时间判断,楚皇城遗址可能是鄢都、鄀都的其中一座,但目前却众说纷纭,更有人推测它是郢都。

楚皇城遗址示意图

公元前489年,已经63岁高龄的孔子,在小国中流浪,又被大国摒弃,最后只得离开楚国回到卫国。可这个时候的卫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礼遇他的卫灵公当政,而是卫灵公的孙子卫出公执掌政权。

查看完整族谱

卫出公的族谱

回到卫国的孔子,对卫国与鲁国的政治提出了新的看法。而卫国实际上也打算重要孔子,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卫国内政混乱,即便是想推行孔子的学说,也实在毫无成效。孔子在卫国待了几年,期间,孔文子曾经想重用孔子,也问政于他。但孔文子想以下犯上的做法实在让孔子难以接受,于是孔子又打算离开卫国。碰巧,这时来自鲁国季康子派出的公华、公宾、公林等人,带着礼物恭迎孔子回到鲁国。于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旅程终于结束。周游列国,这是一段自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84年,为期14年的奔波。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图

不过,当年孔子之所以开始周游列国的流浪,正是因为削弱了三桓的势力。怎么会在14年后,季康子反而派人恭迎孔子回国呢?原来,在这期间,孔子原先得罪的季桓子早已逝世,继位的季康子,重用了孔子的学生冉有。公元前484年,齐国入侵鲁国,两方在鲁国境内的郎地交战。结果,冉有用兵有道,顺利克制了齐军的攻势。

冉有带领鲁国战胜的战役,是稷曲之战。但这一场战争,并不能算是鲁军的胜利。由于鲁国三桓不和,出战的三军犹如一盘散沙。季康子带领的中军,没有大获全胜。而由孟孺子带领的鲁国右军,被齐军杀的落花流水。只有冉有带领的左军,成功击退了敌兵,才打乱了齐军阵势,让齐国人鸣金收兵。

事后,季康子相当满意,更问冉有军事上的学问都来自何处。冉有于是举荐了自己的老师孔子,也因此,季康子决定要召孔子回到鲁国。但可惜的是,鲁哀公并没有重用孔子,孔子虽然光荣的被接回鲁国,却被视为吉祥物一般供奉起来。

其实,孔子曾直指问题的核心,就是鲁国用人不当的问题。鲁哀公如果有意再次让公室壮大,自是不能再用三桓家族的人。但说来简单,整个鲁国的国政都被三桓把持,纵然是公室又有什么力量能够夺权。孔子固然明白问题出在何处,但他的学说却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鲁哀公晚年,也曾经想把权力重新聚集于君王之手,结果非但没有成功,还被三桓逼得只得出逃。

历经周游列国的旅途后,年近70的孔子也早已没了再次到处谋求重用的气力。孔夫子最后的几年,基本上都是在鲁国度过的。虽然政治生涯并没有太过突出的表现,但是桃李满天下的孔子,有众多门生在世界各地发扬他的思想,也不枉费他动荡劳累的一生。


周游列国故事集:

周游列国(一):为谋求生路只得觐见南子的落魄老人a

周游列国(二):过曹逃宋,老夫子浪迹天涯的开始a

周游列国(三):像“丧家之犬”的老人,只得逃奔陈国a

周游列国(四):碰上刀兵劫的六旬老人,几乎要饿死在陈蔡之间a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