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湖赤卫队》是湖北省实验歌剧团于1950年代创作的一部六场歌剧。以1930年代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农民武装——洪湖赤卫队的武装斗争为素材,充分表现了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英雄人物的飒爽英姿。
1958年冬,歌剧《洪湖赤卫队》完成剧本,同年首排。此部歌剧是湖北省歌剧团以梅少山、杨会君、张敬安、欧阳谦叔、朱本和为骨干的集体创作。音乐主要来自于湖北天门、沔阳(洪湖原属该县)、潜江一带的民间音乐。

歌剧《洪湖赤卫队》
洪湖地区位于洞庭湖的北面,经常发洪水,歌剧中《洪湖水,浪打浪》一段的音乐就是取自于襄河民谣《襄河谣》,唱的是人民饱受洪水之患的悲苦心情。作曲家张敬安收集到这段素材后为这段民谣的旋律所感动,在谱写歌曲唱段时,把它很自如的运用到歌剧中。当时他写这段音乐的旋律和前八句歌词一气呵成,后面的一段歌词是由欧阳谦叔补写。
剧情简介
1930年代,湖北沔阳县委把赤卫队撤离后,当地白极会头子彭霸天在国军的支持下企图卷土重来,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队长刘闯的率领下继续袭击敌人。刘闯有勇无谋,枪打密探而暴露目标。韩英在掩护队伍撤退过程中,与分队长王金标一同被捕。

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洪湖赤卫队》,李琦饰演彭霸天
后来王金标叛变,韩英宁死不屈。敌人把韩英的母亲找来劝降,韩英母女互相勉励,坚贞不屈。敌人把叛徒王金标放回,想诱骗赤卫队进入伏击圈。此时彭霸天的副官展露了地下党员的真实身份,以自己的生命掩护韩英逃脱。韩英及时回到赤卫队枪毙了叛徒,配合红军作战,消灭了彭霸天。

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洪湖赤卫队》
1959年,歌剧《洪湖赤卫队》由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演于武汉,由于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很快受到了人民的喜爱,后来到各地演出,在文革前创下连演800场、场场爆满的纪录。在歌剧《洪湖赤卫队》获得广泛的好评后,许多中国领导人,如周恩来、贺龙等都观看了这部歌剧,并极力促成将歌剧拍摄为电影,希望扩大其影响力。

电影版《洪湖赤卫队》
1961年,湖北电影制片厂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开始拍摄该片。电影基本采用了湖北省实验歌剧团的原班人马,情节也没有做特别大的改动。电影的传播为这部作品带来了更大影响力。在1966年批斗《洪湖赤卫队》时,批斗前放了一段电影,在场的群众都主动地跟着哼唱《洪湖水,浪打浪》,可见这部作品的优美旋律已深入人心。
如今《洪湖赤卫队》中的音乐被作为革命歌曲演唱着,但优美的旋律和歌词中所描绘的景色,让人更有亲切之感。后来歌剧重排上演依旧收到观众的好评。文革后,1977年1月23日,歌剧《洪湖赤卫队》重新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