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小二黑结婚》
歌剧《小二黑结婚》创作于1952年,1953年1月由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首演于北京实验剧场,并为1956年第―届全国音乐周的上演剧目。

《小二黑结婚》描写抗日根据地的一对青年男女反对父母包办婚姻、争取恋爱自由,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剧中的经典唱段《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是马可先生根据地方戏曲武安平调的精华旋律创作而来的歌剧,当时轰动一时,至今仍广为流传。

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mp3
00:00 04:30

剧情简介

1942年,山西某根据地一个叫刘家峻的山村里,年轻俊俏的姑娘小芹和村民兵队长小二黑真心相爱。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他们的相爱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坚决反对和不怀好意的金旺的捣乱。二黑的父亲二诸葛认为小芹的命相与小二黑不配,私下给二黑收养了一个9岁的童养媳;而小芹的母亲三仙姑则贪图财礼,嫌二黑家太穷,不愿把小芹许配给二黑,而逼小芹嫁给吃喝嫖赌的吴广荣。

《小二黑结婚》

一天夜里,二黑与小芹正在商量着终身大事时,被早已垂涎小芹的地痞金旺等人捆住,借机加以陷害。幸亏女区长及时赶到,逮捕了一向欺压百姓的金旺,命令立即给二黑、小芹松绑,并当众批评教育了二诸葛和三仙姑。二黑和小芹的爱情得到了区长的支持,一对新人在大家的欢呼声中结为终生伴侣。

歌剧《小二黑结婚》剧照

这部民族歌剧是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是中国歌剧中的经典作品。歌剧作者忠于原著精神,以自己熟悉的生活,按其歌剧理想,把改编当成创作,重新处理,赋予歌剧以新的生命。剧诗与剧词生动通俗,充满精彩的群众语言和风趣的戏剧情节,热情的讴歌了农民中开明、进步的新生力量的胜利,表现了社会进步的深刻主题。

角色介绍

小二黑——村民兵队长,神枪手,二十岁。

于小芹——村姑,小二黑的爱人,十八岁。

三仙姑——于小芹的娘,巫婆,四十七岁。

二孔明——小二黑的爹,农民,五十多岁。  

二黑娘——农妇,五十多岁。  

金 旺——村武装委员会主任,地痞,三十多岁。

宋大婶——媒婆,四十多岁。

女区长——二十多岁。  

小 荣——村姑,十六七岁。  

喜 兰——村姑,十五六岁。

年根儿——民兵,农民,十七八岁。  

老 董——民兵,农民,四十岁。  

兴 旺——金旺的兄弟,地痞,三十岁。

作曲家介绍

马可早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化学系,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演剧三队,后担任国军军委政治部抗敌演剧十队指挥和音乐创作。1939年,马可赴延安,加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发起组织“中国民歌研究会”,采集、记录大量民歌和民间音乐。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鲁艺到东北。

《小二黑结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可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戏剧研究员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国音乐学院成立后担任院长,兼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1945年参加新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工作,对中国新歌剧的创造和发展作了重要贡献。他的主要作品有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合唱《吕梁山大合唱》,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

经典唱段

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音乐吸收了山西民歌和山西梆子的音调,唱腔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鲜明的时代感。1953年1月首演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简谱

《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是这部歌剧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唱段之一。明快而富青春气息的音乐展示了剧中主人公小芹纯朴的性格,把她思念恋人的急切心情和对爱情的憧憬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个唱段经郭兰英演唱后可谓家喻户晓。几十年来歌剧《小二黑结婚》演出并不多,但具有独立艺术生命力的这个选段却在人们的音乐生活中历久不衰。

阅读数 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