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 | 音乐也分阶级?
音乐文化所带来的不同层面的矛盾。
国殇-编钟
00:0008:00

音乐是人类所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在古代,音乐是分阶级的,音乐取悦的对象不同,决定了音乐的地位和阶层的不同。

在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产生了早期的音乐观以后,音乐就已和阶级紧密相连。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国家、社会以及不同的时代都有着具体的表现。阶级群体的诞生,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经历时间的积淀,而某一阶级的音乐文化也会受阶级产生条件之影响。

古图

在中国,一个经历过剧烈社会变革和体制转换的国家,其阶级构成方式会在不同的时间内予以重组。但是音乐,尤其是流传在民间、田野的音乐却通过不同的方式保存在各自繁衍生息的空间之内。所以,中国传统音乐的阶级性是以时间与空间为双内核的理论范式,两者之间相互共生,缺一不可。

中国的封建社会形成的是以中央集权的帝王为上层,以平民老百姓为下层,社会中层以官、绅、士、商等不同的群体构成。西周在我国历史上,是奴隶社会最为繁盛的一个朝代,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日益完善,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古图

周朝在得了政权以后,不久,就在公元前1058年制定了礼乐。在礼的中间,把贵族和人民分成许多等级,对各个等级都规定了有关生活各个方面的区别和限制。同时周朝统治者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已有相当的认识。他们把礼与乐看得一样的重要,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的有效手段。

中国古代音乐史

他们也为各个等级,严格规定了应用音乐的制度。

关于乐队的排列和所用乐器的数量:

  • 王的乐队和所用乐器,可以排列东西南北四面
  • 诸侯的乐队和所用乐器,可以排列三面
  • 卿和大夫的乐队和所用乐器,可以排列两面
  • 士的乐队和所用乐器,只可以排列一面

关于舞队所用的人数和排列的方法:

  • 王的舞队,可以由八人组成一个舞行,由八个舞行,就是六十四人,组成一个舞队。
  • 诸公的舞队,可以由六人组成一个舞行,由六个舞行,就是三十六人,组成一个舞队
  • 诸侯的舞队,只可以由四人组成一个舞行,由四个舞行,就是十六人,组成一个舞队。

在等级中间,人民(庶人)列在最低下的地位。等级制度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而规定的。大多数等级是在贵族的范围内,主有乐队、舞队的权利,也只限于那些在贵族范围以内的等级。音乐之所以被重视,主要是在于它可以包含符合于统治阶级要求的内容,这样的内容,被称为“德”。在与“德”相提并论的时候,音乐技术是被视为下贱的。

1949年以后,中国的社会形态产生了历史性的剧变,平均主义的风潮席卷全国。彼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呈“去阶层化”构成模式,社会上层的资产被强行分配给社会下层的民众,一切的不平等均被视为“阶级矛盾”加以斗争和消灭。

中国

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性的阶级斗争运动还未展开。彼时,中国的中产阶级正沐浴在战后平静的闲暇时光中。中国有着其本土化的中产阶级,这一群体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吟诗作画,结社交友。音乐也是他们娱乐生活的重要成分之一,其中丝竹、弦索类的器乐合奏更是倍受这一群体之青睐。解放战争结束为他们带来了共时的生命体验,为此他们也做出了共时的反映行为。

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类社会的阶级分层源自人们意识空间中的阶级观念。所以当人类采取相应的音乐行为时,阶级观念会或多或少的投射在他们的行为之中。此时,音乐便具备了隐形的阶级性,一种跃然意识空间之内,难以具体衡量的心理情愫,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举止。

阅读数 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