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桑乔大帝分封王国;后果:托洛萨会战。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桑乔大帝分封王国:1035年,刚刚被加冕为“全西班牙国王”的基督教君主桑乔大帝在临死前,将自己的纳瓦拉王国分封给了四个儿子。其中,幼子拉米罗一世继承了阿拉贡地区,从此成为独立王国。
1151年1月,在西班牙各基督教王国中,曾处于霸主地位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国王阿方索七世,不得不放低姿态,主动与新崛起的阿拉贡王国的亲王——拉蒙·贝伦格尔四世坐下来谈判。双方会晤的地点便是两国交界的图德林,最终,双方签署乐一致协议也被称为《图德林条约》。

阿方索七世画像
这是两大基督教王国首次合作的典范,为日后卡斯蒂利亚的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的国王斐迪南多二世联姻,完成收复失地运动做出了最初的尝试。因为这次会晤的主要成果《图德林条约》是双方一致对外的共识:扩大收复失地运动的规模,共同对抗阿拉伯军队。可以说,从《图德林条约》中,就可以看到了日后西班牙走向统一的端倪。
同时,《图德林条约》还有更深的一层意义,那就是确定了阿拉贡王国的强国地位,从此取得霸主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尊重,两个王国处于平等地位。所以,《图德林条约》也是阿拉贡王国的崛起宣言。
然而,阿拉贡王国最初的崛起源自十几年前的一桩政治联姻,而此时阿方索七世的委曲求全、主动妥协同样是因为错失了这桩婚姻。
当时,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七世有意驱逐西班牙的穆斯林异教徒,此时的穆斯林内部正纷争不断、诸侯林立。阿方索七世便主动约见阿拉贡国王拉米罗二世,想趁机将阿拉贡纳入帐下,听他差遣。
但拉米罗二世担心自己会被强大的阿方索七世吞并,还不如选择一个有实力又没有自己强大的伯爵国——巴塞罗那结盟,这样更加保险。于是,拉米罗二世在权衡利弊之后,拒绝了阿方索七世的联姻提议。
阿拉贡在拒绝一门亲事的同时,又选择了另一门更有前景的婚姻。果然,拉米罗二世将女儿嫁给了巴塞罗那的伯爵拉蒙·贝伦格尔四世。
其实,拉米罗二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阿拉贡王国的继承人问题。拉米罗二世没有儿子,所以继承人必定落到女婿手中。
那么这个女婿的人选就至关重要。如果选择了阿方索七世,那就等于将阿拉贡王国拱手让给了卡斯蒂利亚王国。可选择伯爵贝伦格尔四世,便不用担心窃国问题,因为对方只是一个伯爵侯国,没有王号,继承人仍然是拉米罗二世的后代。

阿拉贡和巴塞罗那的联姻
拉米罗二世为自己的女儿准备了一场盛大的婚礼,而女婿拉蒙·贝伦格尔四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阿拉贡亲王。从此,阿拉贡王国与巴塞罗那伯国正式合并,力量得到了加强,尤其是濒临地中海的巴塞罗那地区手工业和海上贸易非常发达,这都大大增加了阿拉贡王国的经济实力。
两国合并之后,阿拉贡王国的首都也迁到了巴塞罗那,可见此次联姻对于阿拉贡的重要性。
眼见阿拉贡日益强大,阿方索七世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于是,和解的议程再次被阿方索七世提上日程,他主动邀约阿拉贡国王。条件便是以牺牲逐渐衰弱的纳瓦拉王国,来达成两国的统一战线。说起来,三个王国本是同根生,都是曾经的纳瓦拉国王桑乔大帝分封三个儿子的封国,如今却“相煎何太急”了。

西班牙的基督教王国分布
阿拉贡与巴塞罗那伯爵联姻后没几年,老国王拉米罗二世就去世了。女儿佩特罗尼亚得以顺利即位。于是,此时前来参加图德林会晤的是掌握实权的女婿贝伦格尔四世。
很显然,贝伦格尔四世非常乐意促成这次会晤的。因为他一个伯爵如今可以和卡斯蒂利亚国王平起平坐,一起瓜分地盘,足以显示阿拉贡王国如今的地位。而且近年来,基督教王国联合南下收复失地的成果显著,驱逐穆斯林已然成为各个基督教王国的大势所趋。
阿方索七世也是看到了收复失地运动可能会带来的土地和资源利益,才极力促成合作。双方志向统一,一拍即合。当场不仅解决了两国过去的领土纷争、瓜分纳瓦拉领土,更重要的是承诺要一致对抗阿拉伯军事力量,甚至包括如何划分阿拉伯的势力范围。

邮票上的阿方索七世
这些条款一并被写入了《图德林条约》。虽然后来纳瓦拉国王桑乔六世主动宣布对阿拉贡王国俯首称臣,这才没有实施瓜分纳瓦拉王国的条款。
但一致对外的共识才是最主要,也是关系两国根本利益的一点。基于这样的共识,收复失地运动成为接下来西班牙历史的一大主题。
后果
托洛萨会战:《图德林条约》签订之后,基督教王国达成一致目标,共同对抗穆斯林。终于在1212年,阿方索八世领导的基督教联军在托洛萨会战中取得了收复失地运动的决定性胜利。
结论:《图德林条约》是两大基督教王国——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合作的首次尝试,从此窥见了收复失地运动的胜利和西班牙走向统一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