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巡礼】梁思成心中视为建筑史孤例的思想载体——曲阜孔庙

公元前479年,至圣先师孔子病逝,享寿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的泗水岸边。此后,孔子的故居被改为庙堂,用以纪念孔子一生的功绩。但这座用于纪念孔子的庙堂,却逐渐转变为儒家的精神象征代表。当孔子成为了儒家的代名词,曲阜孔庙也就成为了儒家的重要经典建筑。随着孔子身份的提高,孔子故居变成了三个部分组成的大型纪念地。孔子曾经居住的地方是孔庙、用于祭祀孔子的是孔林,而孔子的后代子孙长居的处所则是孔府。

梁思成认为,孔庙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孤例。由于中国自汉代开始发扬儒家思想,儒家的代表人孔子,也就成为了整个中华文化的思想核心人物。那孔子身故后的一起遗址,就都成为了整个中国传统思想的载体,这种特殊性是其他建筑所没有的。

曲阜孔庙大成殿

在现今的孔庙中,有一些特殊的元素。例如孔庙的大殿名为大成殿、讲经读书处称为明伦堂等等。流传2000年的孔庙中,有许多属于自身的特色。

孔子现今被称为至圣先师,是历朝历代逐步攀升的结果。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很可能只是百家争鸣学说中,其中一家的代表人物。后来,由于汉武帝时赏识主张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因此孔子在两汉时期的地位有所提高。不过,接续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却因为盛行玄学,孔子并未受到太多关注。真正让孔子的身份大涨,还要属唐代。

公元628年,正值贞观盛世的第二年,唐太宗追封孔子为“先圣”。后来,唐太宗或许认为单纯的将孔子称为圣贤,不足以联系彼此之间的关系。于是,贞观11年,唐太宗又改成孔子为“宣父”。此时的孔子已经成为了皇帝的父亲,是具有皇族一脉的伟大帝王。开元27年,唐玄宗干脆直接称孔子为“文宣王”。终于,孔子在那礼崩乐坏的岁月里,没有获得的封号,在1000后受封为王。不过,孔子本人或许并不乐见这种僭越。

孔庙中的正殿,名叫“大成殿”,是源于《孟子》中“孔子之谓集大成”的记载。

《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宋徽宗在位时,先是下诏将曲阜孔庙的大殿更名为大成殿,十年后,更是直接统一规定所有孔庙的正殿均名为大成殿。自此,孔庙的正殿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专属名称。除此之外,在孔庙大成殿的前方,有一处用于祭祀的露台,被称为“月台”。在祭孔大典时,月台上会展演古代佾舞。佾舞是一种宫廷乐舞,只有古代贵族才得以配享。

《春秋穀梁传》:“穀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

根据《周礼》记载,八佾舞是只有天子能够使用,孔子最多只得配享六佾舞。但是,自唐代后孔子身份高贵,人们认为用八佾舞祭祀孔子才能配得上他有教无类的贡献。所谓八佾,是指8行8列共64人组成的舞群,而六佾则是36人的方阵。佾生右手执羽,左手执龠,分东西两班对称而立。

六佾舞

除了大成殿外,明伦堂也是孔庙中非常重要的一处特色。明伦堂之名同样源于《孟子》,是用于读书、讲学、传道的场所,简而言之就是教室。但奇怪的是,曲阜孔庙似乎本就未建明伦堂,在整个孔庙之中只见诗礼堂。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万仞宫墙,也是一处相当重要的特征。在孔庙建筑群的最南面,都设有一道宫墙。之所以名为“万仞”,则是出自于《论语》一书中。

《论语·子张第十九》:“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在古代,一仞约为7尺或8尺。子贡认为孔子的学术渊博,有万仞之高,而自己的学问,不过就到肩膀而已。到了明代,曾经任职山东巡抚的胡缵宗,便在曲阜孔庙的南墙上提了“万仞宫墙”四字。不过,现今曲阜孔棉南墙上的字,并非嘉靖时的胡缵宗真迹。清代乾隆皇曾经亲临曲阜孔庙,一时龙心大悦的他,就刮去了胡缵宗的笔迹,题上了御笔。

万仞宫墙

随着孔子越来越受大众推崇,孔庙可以设置的建筑规格也就越来越高。明代以后,孔庙开始出现“棂星门”作为孔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建筑。所谓棂星,实际上就是灵星,为28星宿之一。灵星被视为天上的文星,棂星门的设置,也就意味着世人将孔子视为文星下凡,要来教化众人。

棂星门

自孔子在唐代被追封为“文宣王”后,孔庙不止于祭祀时可能采用了八佾舞,在建筑的南面,也增设了泮池。泮池是诸侯才可使用的学院形式,在古代,天子的太学成为辟雍,外部环绕一圈水池。而诸侯只得于学院南面设置一处水池。唐代以后,孔子被尊称为文宣王,仅次于帝位,也得以配用泮池。后来,泮池逐渐成为学子入学时必经的道路。学生入学典礼时,要从泮池走过,自正衣冠,洗净双手,然后再入院学习圣人的经典。

泮水桥


三孔巡礼:

【三孔巡礼】随着孔子名声逐渐扩建的天下第一人家——衍圣公府a

【三孔巡礼】至今历时2000余年的中国最大家族墓地——曲阜孔林a

阅读数 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