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反法同盟建立;后果:亚当斯任总统。
作者:敬敬 / 编辑:陆伯让
前因:反法同盟建立
1793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欧洲各国为了对抗新兴的资产阶级法国而结成的同盟,英国也加入其中对法开战。
1797年3月4日,乔治·华盛顿正式地向约翰·亚当斯移交了权力,结束了他八年的总统生涯,从而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华盛顿因在独立战争中卓越的表现,在1789年华盛顿被全票推选为美国总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在他任制期间,建立了联邦政府自己的机构内阁,同时形成最高法院,真正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毫无意外,华盛顿1793年连任总统,但华盛顿的第二个任期却并不太平。

在处理战争威胁时,华盛顿被卷入了政党斗争。
当时法国爆发了大革命,震动整个欧洲,英国、俄国等国联合反法,战争席卷欧洲。美国虽然独立,却无法独善其身。英法两边都想要拉美国入伙。
为了让英法战争不波及美国,华盛顿只好采取了中立政策。
但亲法派指责华盛顿不顾内阁反对,擅自宣布中立,预想称皇,亲法派的首领杰斐逊更是要辞去国务卿职务。
独立战争时期,法国给予了美国很大的帮助,此时美国想置身事外的做法,法国极为不满。
英国则直接无视美国立场,派出舰队,拦截一切驶向法国的商船,这可激怒了美国各个政党,即使亲英派也无法赞同。

然而华盛顿接下来的做法,带来了更剧烈的党争。
为了避免交战,1794年5月,华盛顿派遣了特使杰伊前往英国谈判,经过数月艰苦谈判,签订了《杰伊条约》,避免了美国介入欧洲战事。
但《杰伊条约》实际上很不平等,英国在美国内河里畅行无阻,在航海贸易中占据优势,美国领土主权和贸易利益都受到了侵害。
华盛顿本人没有加入任何党派,但他这个做法偏向亲英的联邦党,他也卷进了两党斗争的漩涡。
亲法派首领杰斐逊正式建立民主共和党,汉密尔顿领导的亲英联邦党也不让步,冲突也愈演愈烈,两人纷纷辞去内阁职位,相互抨击,让华盛顿身心俱疲。

另一边,华盛顿对于民众的心态也很担忧。
独立战争胜利后,人们就已经尊称他为“国父”,各大报刊争相写作他的传奇故事。
比如从马背上滚落被连射两枪,仍英勇作战反杀了敌人,为了窥探敌情在枪林弹雨中站在墙上长达15分钟等,这些故事把华盛顿塑造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神”。
他交出兵权回到自己的山庄后,前来山庄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山庄每天都是宾客如云,华盛顿就这样被人民疯狂崇拜着,有人见到他还会下跪,亲吻他的脚尖,口称皇帝陛下。
这样狂热的崇拜又激起容易被掉转风向。
在他连任总统时,各类报刊上都出现了诋毁华盛顿的言论,“就是想当皇帝”,更有甚者污蔑华盛顿是要叛国,在位以来所做的都是出卖美国人的事,就连华盛顿告别演讲后,对他的攻击都还存在。
这些舆论充斥在华盛顿连任期间,让华盛顿意识到如果连任第三届总统,他只有可能收获到巨大的反对,无论对新生的共和国,还是对于自己,这都不是好事。
于是,在第二次总统到任前几个月,华盛顿就准备了告别书。

1796年9月19日,华盛顿的告别信刊登在了报纸上。这份声明写得非常简单,但又不简单。
华盛顿用轻松的语气告诉大家他的使命完成了,表明了离去的念头,“朋友们,是时候重新选举一个公民来主持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的行政工作。”
但他又像不放心的老妈子,谆谆劝导“全国人民一定要保持团结啊,要记得遵守联邦法律啊,千万不要搞党派斗争分裂全国啊……”
华盛顿就这样以信的方式,和全国人名告了别,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农庄,过起了庄主生活。
在总统大选结束后,约翰·亚当斯当选总统,于1797年3月4日,乔治·华盛顿正式地向约翰·亚当斯移交了权力,结束了他八年的总统生涯。
华盛顿用和平的方式让出总统职位给约翰·亚当斯,创立了和平移交最高权力的示范,更是因为是美国史上第一位总统,使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成为了不成文的规定。
后果:亚当斯任总统
1797年3月4日,亚当斯接替华盛顿上任美国总统。
结论:华盛顿拒绝第三次连任总统,开启了美国总统最多不能连任两届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