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图德林条约》签订;后果:格拉纳达战役。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图德林条约》签订:1151年,西班牙北部最大的两个基督教王国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在图德林签订合作协议。两国就扩大收复失地运动的规模,达成了一致意见,这就迎来了收复失地运动的转折点托洛萨会战。
1212年7月16日,以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为首的5万基督教国家联军,在西班牙的托洛萨与近十二万名伊斯兰大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最终,基督教国家联军大获全胜,伊斯兰教势力在伊比利亚半岛开始衰落。
这场收复失地的运动,也成为西班牙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托洛萨会战之后,卡斯蒂利亚王国正式打开了向伊比利亚半岛南部收复穆斯林王国的大门,为日后统一西班牙打下了基础。

阿方索八世塑像
主导和组织这次胜利方基督教联军的正是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在此之前西班牙境内的各个基督教王国处于一盘散沙状态,甚至时不时会为了争夺地盘打得不可开交。
为了团结各个基督教王国,阿方索八世采取了威逼利诱的手段。
首先,也是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利益诱惑争取到中欧十字军的加入,让他们帮住自己消灭穆斯林军队。当时,欧洲各国正进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阿方索八世发现,要想激起中欧那些十字军远渡重洋来西班牙支援,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必不可少。
那就是上任没几年的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阿方索八世了解到,此人拥有极强的野心和权力欲望,曾成功地利用德意志两大家族争夺皇位的机会,扩张了教会势力。可以说,英诺森三世统治时期是教皇权势的鼎盛时代。

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
这样一个关键人物的支持,对于西班牙基督教联军的促成至关重要。阿方索八世派人去游说教皇,告诉他近年来穆斯林势力的扩张之势,足以威胁罗马教皇的统治。
阿方索八世甚至不惜向教皇称臣纳贡,以换取教皇的信任。果然,教皇英诺森三世立刻以驱逐异教徒为由,发起了支援西班牙的十字军东征。
其次,阿方索八世不惜采取妥协和军事威胁的手段,以团结西班牙本土的基督教王国。他为了搞好与阿拉贡王国的关系,主动缔结了卡索拉条约,以妥协边境领土的方式,争取到了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二世的支持。
至于依附于他的亚拉冈王国和弱小的葡萄牙王国,阿方索八世则是直接以武力吞并相威胁,强迫对方加入了这场战争。

一副描绘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会战的画
阿方索八世之所以如此积极地促成这件事,是因为当时卡斯蒂利亚王国面临的穆斯林入侵最为紧迫。来自摩洛哥的穆斯林王朝穆瓦希德在哈里发穆罕默德·纳赛率领下,越过直布罗陀海峡,直扑南部中心的卡斯蒂利亚王国。
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穆斯林连续攻下了几个重要城市,甚至曾作为卡斯蒂利亚王国都城的托莱多和马德里也接连沦陷。所以,阿方索八世要比其他基督教国王更需要这次联军的支援。
五万人的基督教联军已经集结完毕。然而,面对哈里发穆罕默德·纳赛倾尽所有的兵力,阿方索八世冷静下来,分析不可硬碰硬。他需要出一个奇招,才能赢得这场力量对比悬殊的卫国战争。
他找到了一个熟悉地形的牧羊人马丁·阿哈拉。以牧羊人为向导,阿方索八世带领联军从一条小道越过了托洛萨面前的一座莫雷纳山,给穆斯林军队一个突然袭击。
果然,阿方索八世经过悄无声息的抄小路,打得穆斯林军队一个措手不及。他逼得对方哈里发穆罕默德·纳赛急忙命人将自己的帐篷死死围住,以保护他的人身安全,更是用铁链将贴身侍卫锁在自己身边来保护。
可是,随着穆斯林大军的节节败退,哈里发军营前的最后这道防线也被攻破了。哈里发穆罕默德·纳赛也不得不急忙逃窜,过半的穆斯林士兵成为牺牲品。而胜利方的那些基督教徒们则带着各种战利品满载而归,其中就包括哈里发死守的营帐。

位于纳瓦斯·德·托洛萨的纪念碑
阿方索八世也终于得以保住卡斯蒂利亚王国,不仅夺回了之前失去的乌韦达等城市,打开了向南侵入安达卢西亚的大门,更是活活处死和奴役了超过六万名穆斯林百姓。
后果
格拉纳达战役:托洛萨会战彻底扭转了收复失地运动的力量对比。终于在1492年西班牙王国在格拉纳达战役中灭亡了最后一个穆斯林王朝,至此收复失地运动结束。
结论:阿方索八世主导的这场托洛萨会战带给穆斯林大军以严重的冲击,从此穆斯林势力开始在西班牙一步步收缩,直到1492年基督教收复失地运动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