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兰起义爆发:荷兰独立的发端
前因:血腥敕令颁布;后果:荷兰共和国成立。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血腥敕令颁布:1550年,为打击新教徒,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尼德兰设置宗教裁判所,并颁布血腥敕令:凡散布新教学说者,男的杀头,女的活埋。被定为异端者必须处死并没收财产,而藏匿包庇异端者与异端同罪。

1567年,西属尼德兰人们因反抗西班牙当局对新教徒的残酷迫害,掀起了捣毁神像运动,而遭到西班牙当局的血腥镇压。第二年,逃到德意志的尼德兰大贵族威廉·奥兰治组建雇佣军杀回尼德兰,史称尼德兰起义。

西班牙军镇压尼德兰起义者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退位时,把自己统治的地区分成了两部分:神圣罗马帝国的部分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西班牙和尼德兰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从这个分割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爱胜过弟弟,因为西班牙拥有美洲的黄金贸易,而尼德兰则是当时欧洲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

腓力二世从小在西班牙长大,对尼德兰没什么感情。一生致力于武力扩张的他,把尼德兰当成了一头拥有财富的“奶牛”,供他无限“挤奶”,榨取财富。尽管尼德兰交纳的赋税占国库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但他在为政举措上还是偏向西班牙。例如,不让尼德兰商人直接和西属美洲殖民地进行贸易,抬高尼德兰从西班牙进口羊毛的税额,导致尼德兰手工工场倒闭,成千上万的人失业。

除此之外,他还沿用父亲在位时颁布的“血腥敕令”,严惩尼德兰的新教徒,男的杀头,女的活埋。为了更好地打击尼德兰的新教徒,他派姐姐玛格丽特去尼德兰做总督,还让宠臣红衣主教格兰维尔辅政。玛格丽特到任后,向尼德兰各地加派军队,打击力度更加过分,有的人只是和新教徒说过话就被处死。

宗教裁判所

腓力二世的高压政策下,尼德兰新教徒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在尼德兰各地发起暴动。尼德兰的贵族们夹在中间,情急之下结成同盟,以大贵族威廉·奥兰治、厄格蒙特伯爵和荷恩大将为代表前往总督府请愿。

威廉·奥兰治曾是卡洛斯一世身边的红人,为西班牙扩张立过汗马功劳,但尼德兰是他深爱的家乡,他的父母也是新教徒,所以这次他要向总督请愿。他请求总督废除血腥敕令,撤掉各地的驻军,免除辅政格兰维尔的职务。为了显示他们代表的是尼德兰平民,他们身穿乞丐服。结果总督不仅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还骂他们是富贵的乞丐,把他们赶出了总督府。

威廉·奥兰治,后被尊为荷兰国父

和平谈判无果后,尼德兰上下群情激愤,民众将教堂里的圣母像捣毁,打开监狱释放新教徒,逼迫当局停止迫害新教徒,有几万人参与其中,史称“捣毁圣像运动”。玛格丽特总督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叫停了自卡洛斯一世时期就已设置的宗教裁判所。腓力二世知道后,觉得姐姐太软弱,于是召回姐姐,换上阿尔瓦公爵率兵前去镇压。

阿尔瓦公爵叫嚣着说:宁可留一个穷死的尼德兰给上帝,也不留一个富裕的尼德兰给魔鬼。上任总督后,他展开清洗,在各地设置绞刑架和火刑柱,成千上万的人被没收财产和处死。包括参与请愿的厄格蒙特伯爵和荷恩大将,威廉·奥兰治则逃到了自己在德意志的领地拿骚,同时向英国和法国求助。

在求援无望的情况下,威廉·奥兰治不惜动用自己的私产,组建2万多雇佣兵进攻尼德兰,“八十年宗教战争”也称“尼德兰独立战争”从此打响。

不过威廉·奥兰治率领的雇佣军很快就被阿尔瓦公爵击败,之后他又多次带兵打回尼德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他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尼德兰南方的民众进入各地的密林中打起了游击战,被称为“森林乞丐”;尼德兰北方的水手、渔民和码头工人则组成海上游击队,袭击西班牙船队和沿海据点,被称为“海上乞丐”。玛格丽特总督嘲笑尼德兰人是乞丐,他们就以乞丐自称。

尼德兰游击队

在“两个乞丐”和威廉·奥兰治的努力下,起义军终于打开局面,占领了总督府,废除了阿尔瓦的全部法令,而西班牙这边则因为频繁战争拖欠军费而不得不和起义军议和。

就在这时,尼德兰南方的贵族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联合南方各省成立阿拉斯联盟,继续服从腓力二世的统治。为保护好胜利果实,尼德兰北方各省针锋相对,结成乌得勒支同盟以对抗南方,这种南北分裂的形势持续了近一个世纪。

后果

荷兰共和国成立:1581年,尼德兰北部的乌得勒支同盟宣布成立荷兰共和国。

结论:尼德兰起义的第一大成果就是乌得勒支同盟的建立。乌得勒支同盟是荷兰共和国成立的基础,同盟达成后的第三年,荷兰共和国就宣布成立,并且选举威廉·奥兰治为第一任执政。

阅读数 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