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唐朝的大型歌舞曲 | 大曲
大曲是一种传统音乐。中国历史上存在于各重要乐种中的大型乐曲。尤指汉魏相和歌、六朝清商乐、唐宋燕乐的大曲。它们几乎都是兼有器乐演奏的大型歌舞曲。因此,通常所说的大曲亦即大型歌舞曲。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曲是汉代相和大曲,其渊源与商周以来的大型乐舞有关。据近人研究,相和大曲的曲式,实际上是商周乐舞战国楚声的继承与发展。

分类

汉魏的相和大曲,主要是一种兼有器乐演奏的歌舞曲。也有部分声乐曲和专称为“但曲”的器乐合奏曲。其主要作品有《陌上桑》、《东门行》、《白头吟》、《步出夏门行》、《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等。

《陌上桑》

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多样。有的只用“”构成最简单的形式。如《东门行》、《雁门太守行》等;有的只用“”两部分,如《步出夏门行》;有的只用“曲─趋”两部分,如《满歌行》、《擢歌行》;有的只用“曲─乱”两部分,如《白头吟》。其完整形式则由“艳─曲─趋或乱”3大部分组成。

特征

唐代是大曲艺术发展的盛期。唐大曲不仅数量多,来源广,而且艺术水平较高,在历史上颇负盛名。唐大曲除少量唐以前的清乐旧曲外,主要来自当代新声。一是在清乐的基础上吸收西凉、龟兹、疏勒、高昌等西域少数民族音乐和天竺、新罗等外国音乐的滋养产生的“杂用胡夷里巷之曲”。除此之外是各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在传入内地后,汲取清乐的滋养和经验形成的大曲。

《破阵乐》

由于应用场合与来源不同,这些大曲可分为用于郊庙祭祀等重大典礼的雅乐大曲,用于宴飨、元旦朝会、重大节日的燕乐大曲与源于宗教的道调法曲3大类。其中燕乐大曲包括乐大曲、清乐大曲、西凉大曲、龟兹大曲、疏勒大曲、高昌大曲、安国大曲、天竺大曲等。燕乐大曲和法曲的艺术水平最高,结构也较庞大复杂。如《破阵乐》在雅乐大曲中只有两遍,而在燕乐大曲中却有52遍之多。

曲目

据唐崔令钦《教坊记》等书记载,唐代燕乐大曲的主要作品有《破阵乐》、《绿腰》、《凉州》、《伊州》、《玉树后庭花》、《泛龙舟》等60余曲。法曲的主要作品有《霓裳羽衣》曲、《火凤》、《倾杯乐》、《泛龙舟》等20余曲。

《教坊记》

结构

唐大曲的典型结构由“散序─歌─破” 3部分组成。散序,即散板的引起部。一般由器乐演奏的若干遍乐曲构成。歌头,又称中序、拍序或排遍,即有板的乐曲主体。多为慢板,一般由若干遍舒缓的歌唱构成,有时也有舞蹈。,又称“舞遍”,是繁音急节的结束部分。一般由若干遍组成。

唐大曲

歌词

唐大曲的歌词,据现有资料来看,均由若干首五言或七言律诗相间组合而成。如《伊州》大曲歌 5遍,前两遍各有一首七言诗,后3遍各有一首五言诗;破5遍,前3遍各有一首七言诗,后2遍各有一首五言诗。这些诗大都出自唐代著名诗人之手。

唐代诗人

宫调

唐大曲使用的宫调,称燕乐二十八调,并且普遍使用移调和犯调的转调手法。唐大曲的乐队形式多样,既有各具特色的民族乐队与外来乐队,也有博采众长熔于一炉的混合乐队。其中清乐的乐队除六朝清乐旧有的乐器外,进一步吸收了编钟、编磬等传统乐器与三弦琴、独弦琴、方响、跋膝管等新乐器及吹叶等少数民族乐器,组成一个新型的乐队。

燕乐

龟兹乐队则以曲项琵琶、竖箜篌、羯鼓、都昙鼓、答腊鼓、鸡娄鼓等龟兹民族乐器为主。安国乐队则由笛、双筚篥、正鼓、和鼓等传统乐器组成。西凉乐队既有编钟、编磬、弹筝、筝等传统乐器,也有曲项琵琶、筚篥、铜钹等龟兹乐器,是一个清乐与龟兹乐的混合乐队。

龟兹壁画

燕乐乐队比较特殊,是从当时各种乐队里选出其中某些乐器,配成各种不同音区的乐器组,如大、小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大、小笙,短笛、尺八、长笛,小箜篌、卧箜篌、大箜篌、铜钹等,组成一个规模很大的综合性乐队。这个乐队在音色、音量变化方面有其他乐队所没有的长处。法曲的乐队为追求“清而近雅”的风格,则以编钟、编磬等传统乐器为主,并吸收曲项琵琶与铙钹等外来乐器,是接近于清乐的混合乐队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