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之围:阿拔斯的回光返照
前因:塞尔柱占领巴格达;后果:阿拔斯王朝独立。

文/翟书宁

前因

塞尔柱占领巴格达:丹丹坎战役后,塞尔柱人的实力和威望迅速膨胀,1055年,国王图格里勒进驻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沦为傀儡。

1157年,塞尔柱帝国的苏丹苏尔坦·穆罕默德为重新控制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对其首都巴格达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围困,结果以失败告终。

塞尔柱帝国鼎盛时期,统治着辽阔的疆域,苏丹甚至一度控制着居住在巴格达的哈里发。但到1157年时,强盛的塞尔柱帝国内部也渐渐分崩离析,各派势力明争暗斗,都想从帝国庞大的领土中分一杯羹。苏尔坦·穆罕默德继任为苏丹时,面临的是已经分裂为许多小国家的塞尔柱帝国,彼此征战不休,而苏丹实际控制的只有首都哈马丹及周围的地区。

鼎盛的塞尔柱帝国

此时,阿拔斯王朝在位的哈里发名叫阿里·穆克塔菲,是一位颇有野心的政治家。眼见着塞尔柱帝国日益衰落,哈里发希望可以借机摆脱塞尔柱人的控制。恰好此时,在苏尔坦地区自立为王的苏莱曼肖前来投奔哈里发。穆格塔菲爽快地接受了他,并承认了他的国王身份。

穆格塔菲的这个举动令穆罕默德十分难堪。他先是出兵击败了苏莱曼肖的同党阿米尔王公,随后又向巴格达进军,想要以武力威胁哈里发承认自己的王位。此举除了争一时之气,还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占领巴格达就等于掌握了富庶的两河流域,也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穆罕默德率领一支3万人的大军开往巴格达。

1月份,军队抵达城下。此时穆克塔菲的内心非常的焦虑。巴格达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作为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多次扩建,城市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而可以用来守卫巴格达的守军却只有寥寥数千人。何况这些守军很多还是临时招募而来,与穆罕默德的正规骑兵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情急之下,穆克塔菲只好自断手足,放弃了西城区的全部土地。巴格达被底格里斯河一分为二,东部城区面积较小,且便于防守,哈里发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堡垒。西城区很快就被穆罕默德的大军占领了。

巴格达守军虽然人数少,但好在牢固的城墙、精细的作战工具弥补了这一不足。而穆罕默德率领的塞尔柱大军,对于攻城并不擅长,他们一边笨拙地打造攻城器械,另一边又寄希望于在底格里斯河上重修被哈里发破坏的桥梁,试图跨河进入东城区与哈里发决战。

阿拔斯王朝四分五裂之后,一直难以复兴

桥梁的修复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穆克塔菲派守军时不时偷袭塞尔柱人,破坏他们已经修复好的部分,还用猛烈的炮火朝他们射击,修复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桥梁修好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窄小的桥梁根本无力承担大军一涌而上,只能让军队分批通过。而巴格达守军却等在对岸,不等塞尔柱人过桥就用弓箭将他们击退。跨河进攻的希望破灭了。

另一边,塞尔柱军队也建造了云梯、攻城锤等简单的武器,对城门和城墙发动进攻。可惜,这些武器很快被守军用火器烧毁了。穆罕默德大怒,下令发动人数优势,修建更多的云梯。几百架云梯修好后,塞尔柱人军队发动了对巴格达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数千名士兵同时向城墙攀爬,守军顾此失彼,塞尔柱人成功地登上了城墙。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守军在惊恐绝望中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奋力砍杀进入城内的塞尔柱人,并放火火烧城墙,给塞尔柱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在火光与屠杀的叫喊声中,穆罕默德被迫放弃进攻,继续用围困的方法耗尽巴格达。

古籍中的哈马丹城

围困的计划也没能成功。7月份,消息传来,穆罕默德的敌人趁他围困巴格达之际,已经抵达哈马丹。穆罕默德眼见攻陷巴格达无望,只好放弃围城,匆匆忙忙地返回哈马丹。巴格达终于解除危机,得以保全。而塞尔柱国家则继续四分五裂,走向了不可逆转的衰落。

后果

阿拔斯王朝独立:巴格达之围后,阿拔斯王朝的苏丹穆克塔菲渐渐摆脱了塞尔柱人长期的控制,取得了一定的独立性。

结论:巴格达之围的失败,使穆罕默德巩固自己的统治、重振塞尔柱帝国的希望落空。反倒是阿拔斯王朝得以暂时摆脱塞尔柱人的控制,继续存在了近百年。此后,塞尔柱帝国持续分裂和衰落,最终花剌子模王朝的入侵下覆灭。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