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火烧亚特兰大;后果:3k党成立。
作者:逍遥 / 编辑:陆伯让
前因:火烧亚特兰大
1864年,北军将领谢尔曼率军从亚特兰大出发,向海边的萨凡纳进军,并摧毁沿途的一切,逼迫南方投降。
就在几天前,罗伯特·李将军率领南军趁着夜色渡过了阿波马托克斯河向西撤退,在他们背后,北军正在格兰特将军的率领之下穷追不舍。
这可能是李将军这辈子最狼狈的时刻。
在绝对实力的差距面前,即使善战如罗伯特·李也回天乏术。

罗伯特·李年轻时画像
北方军的谢尔曼行军扫荡,摧毁一切,南部各州满目疮痍,四分之一的青壮年白人男子和三分之二的资产的损失直接毁灭了南军的战争潜力,在首都里士满陷落之后,南方政权已经日薄西山。
但李将军仍抱有一丝希望。
如果逃过格兰特的追杀,成功与北卡罗来纳州的约翰斯顿将军会师,南军或许还能继续坚持抵抗,直到转机的出现。
然而格兰特并不打算给李这个机会。
追击的北军不断地赶上李的军队,并一次又一次地给这只疲惫的部队予以沉重的打击。到了4月9日,李将军终于发现自己已经陷入重围,他的军队失去了任何突围的可能。
此时,部下不甘就此坐以待毙,给李将军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化整为零进入森林,用游击战的方式与敌军纠缠,直至战到一兵一卒。
李将军没有接受这个提议。

李将军在巡视军队
他认为,分散后的部队将会变成一股股土匪,按照北军的作战模式,北军在追击游击队的时候一定会继续大肆破坏,这将会给南部招来更多不可承受的灾难。
可是,不这样做,又能如何呢?
难道戎马一生的名将就要以如此悲剧的结局收场吗?
此情此景,李将军不禁回想起自己南征北战的那些岁月,从军校求学时期的崭露头角,到美墨战争期间的大放异彩,再到南北战争中的临危受命。
曾经,他也是一名国家统一的支持者,在战争之始,林肯甚至亲自邀请他担任北军的司令官,但因为自己的家乡弗吉尼亚州倒向了南方,他不愿意代表北方与家乡父老兵戎相见,最终站在了北军的对立面。
可如今,这支曾经差点归自己指挥的军队,却将自己逼入了绝境。真是造化弄人啊!
从回忆当中回过神来,李将军也拿定了主意:去见格兰特将军。
尽管生灵涂炭的现状迫使他主动低下了头颅,但此刻,军人的骄傲仍在刺痛着他的内心。他绝对不会愿意灰头土脸地站在格兰特面前。

后来格兰特当选总统,1879年格兰特成为美国第一位到达日本和中国的总统,会见明治天皇,并与当时中国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合照,还调解过日本占领琉球的问题,然而并没成功。
到了两军约定的时间,罗伯特·李穿着一件干净整洁的华丽军装,举手投足之间从容自若而不失风度。他驱马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农舍会见格兰特,商量投降事宜。
相比之下,格兰特却显得略微衣冠不整,他穿着一件褪色的普通军装,靴子上还满是泥巴。
不过一见到罗伯特·李,格兰特便丝毫掩饰不住自己对李的敬重之情,言谈之间态度也是极为恭谦,颇有英雄惜英雄的意味。
作为同样曾在联邦军队里效力过的军人,格兰特和李聊起了他们共同经历过的美墨战争,以及在这场战争中李的出色表现,至于投降事宜,格兰特始终没有主动提及。
不过李并没有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他提醒格兰特差不多得开始谈谈投降的事情了。对此,格兰特亦表现出十分宽大的态度。

格兰特与李将军见面
格兰特表示,他可以释放所有投降的士兵,与此同时,格兰特还答应了李提出的另外一个条件,即允许士兵们带着战马或者骡子回家种地。
格兰特的优厚条件让李感到意外,几乎没有太多的讨价还价,双方便达成了投降的相关事宜的共识。格兰特还特意嘱咐自己的军队,不要表现得过于志得意满,以免刺伤到投降官兵的自尊心。
就这样,罗伯特·李率领部下正式向格兰特投降,消息传到北方,人们开始了疯狂的欢庆。
此时,尽管南军残部还在戴维斯总统等人的带领下零星地抵抗着,但人们都知道,战争的结束已经指日可待了。

内战期间,南方邦联的唯一一位总统戴维斯
后果:3K党成立
1866年,南北战争中南军的退役老兵组建了3K党,以求在南部恢复民主党的势力。
结论:罗伯特·李的投降宣告南部邦联的彻底失败。作为南方军的总司令,他的投降瓦解了南方军最后一点战斗意志,在此之后,苟延残喘的南方军残部纷纷缴械,很快,南北战争结束,美国重归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