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一世改革:萨法维中兴
前因:签署《君士坦丁堡和约》;后果:阿巴斯一世收复失地。

文/颜在

前因

签署《君士坦丁堡和约》:1590年,阿巴斯一世为停止战争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签署《君士坦丁堡和约》。

1587年阿巴斯一世即位,面对处在亡国边缘的萨法维王朝,开启了一次以军事为中心的改革。

阿巴斯一世开启改革,是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帝国。

阿巴斯一世一即位,摆在他前面的就是一堆烂摊子。首先是萨法维王朝接连不断的对外战争。由于萨法维的地理位置,使它四面受敌。西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东边是由乌兹别克人统治的布哈拉汗国,两边军事实力都不弱,萨法维被困于中间遭受夹击,军队疲于来回奔波,一度失利。

阿巴斯一世

但让战争一直受挫的最重要原因,其实是萨法维王朝的内部的混乱。土库曼部落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不再满足拥有的权利,常年发动叛乱,国家被分裂割据,以致于在对外战争中实力被大大削弱。而这时葡萄牙人又看上了波斯湾的商贸,进攻霍尔木兹。就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萨法维的国土被陆续侵占,统治萨法维王朝已经处在亡国边缘。

阿巴斯一世当然不愿意国家,毁在自己的手上,在看清了国家处境之后,开启了改革。

与以往的改革不同,阿巴斯一世的改革主要是军事改革。

接连的对外战争和国家内部叛乱,让他意识到军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军事实力则可以窥见一个国家的实力。于是他一方面把军队向现代化升级,另一方面则是让军队在自己手上。阿巴斯一世首先的做的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军。为了对抗土库曼的齐勒巴什军,他招募了格鲁吉亚和高加索地区的伊斯兰教皈依者入伍,并入继承的宫廷卫队,军队所有人都由阿拔斯一世直接控制。

阿巴斯一世想建立一支近代化军队

军队的操练一直秉承着精锐强化,在骑兵训练之余,对于新式武器火枪和大炮也有专门的培训。随着中央军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1598年,阿巴斯一世的近卫军已经达到3.7万人,不仅如此部队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有以火枪为主要武器的步兵团队,装备了火炮的步兵部队,传统的骑兵部队、精锐部队更是少不了,阿拔斯一世按照传统,称他的士兵为“古拉姆”。

在军事改革有模有样后,阿巴斯一世就去检验成果了。1587年,他派遣军队向东进发,攻打乌兹别克势力,要知道乌兹别克人侵占了整个呼罗珊地区。在面对升级强化后的古拉姆军队,乌兹别克军被打得找不着北,古拉姆军队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但这场战争,让阿巴斯一世见识到了现代化军队的威力,他深知自己军队水准还不达标。

而就在这时从英国远道而来的雪利兄弟,让阿巴斯一世的西化改革如虎添翼。

1599年,英国冒险家罗伯特·雪利及大臣阿拉威尔迪汗抵达了萨法维,他们向阿巴斯一世表达了效忠之意,表面上是为萨法维强化军队,实际上是为了帮助英国建立起,与萨法维王朝的联系。阿拔斯一世当然是开心答应,要知道雪利可是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人,他在欧洲各国多年的军事经历,让他拥有最先进的战术和技术。就这样雪利把欧洲最先进的荷兰步兵战术和炮兵技术,带进了阿巴斯一世的军队。

他对军队进了严格的队列训练,在他的训练下,火枪部队的实力飞速提升,现在6排火枪手就可以达到以往10人的战斗力,战术条例也逐渐做到了欧洲正规化。而他改进的火药配方,传授的射击方位和技巧,让阿巴斯一世的炮兵,可以参与大规模的激烈会战中,不再是用作单纯的攻城武器。

在雪利兄弟的帮助下,萨法维军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支拥有先进武器的新型军队,萨法维王国也因此国力大增。在1602年,军事改造完成的同时,萨法维与乌兹别克的战争也以收复呼罗珊地区告终。

阿巴斯一世建立的国王清真寺

除了军事改革取得硕果,阿巴斯一世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改革也颇有成效。在政治方面,他设立了最高会议,强化王朝集权,削弱土库曼基势力;在经济方面,发展交通网络,重视商贸交易,财政收入连年增加。在阿巴斯一世的改革下,萨法维王朝实力不断强盛,为后续收复失地奠定了基础。

后果

阿巴斯一世收复失地:阿巴斯一世改革成功后,在1603-1623年间陆续收复失地。

结论:阿巴斯一世的改革加强了伊朗国力,使萨法维王朝迈入了鼎盛时期。

阅读数 1.4万